AI是人類生命的解碼器,將揭開人類的生物基因。

2016年10月28日,中國四川大學的研究人員抽出人類免疫細胞,並使用這種CRISPR(全名為「群聚且有規律間隔的短廻文重複序列」)技術加以編輯,把防止身體攻擊健康細胞的基因「挑出來」。他們把該基因「剪下來」後,再將細胞重新注入肺癌患者體內,目的是希望這些編輯過的細胞可以專門攻擊癌細胞。

CRISPR是根據細菌細胞可以辨識入侵的病毒並剪入病毒DNA 這項新發現所發展出來的技術。科學家後來跳過結構簡單的細菌,利用這已有十年歷史的發現來編輯DNA 序列。此時此刻,就在中國科學家搶頭香之後,人類已經可以開始編輯自己的基因了。

但這只是人類能力增強的初步階段而已。未來將把AI融入神經路徑,利用機器來解讀訊號,用無線裝置原理取代大腦與四肢和肌肉之間的連結。2016年11月,科學家在美國神經科學學會(Society for Neuroscience)年會宣布有一名罹患「閉鎖症候群」的女性,靠意念就能讓游標在電腦介面上移動。

1997年出版的《潛水鐘與蝴蝶》一書,把閉鎖症候群這種只剩精神尚存的全身癱瘓疾病,描繪得既淒楚又美麗,並在2007 年改編成電影,由朱利安・許納貝(Julian Schnabel)執導,榮獲多項大獎。

這個由記者兼時尚總監尚-多明尼克・鮑比(Jean-Dominique Bauby)所寫的自傳故事,詳述了他和閉鎖症候群搏鬥的過程,以及他只靠左眼的眨眼來寫作的驚人能力。然而,游標和電腦最新的發展,卻完全拋開眨眼機制與轉譯人員。

那位外界只知道她叫「HB」的女士,改在頭蓋骨底下植入電極。雖然這些電極並沒有穿入腦部組織,卻足以接觸HB 的大腦,精準反映她的腦波活動。外科醫師把HB 頭蓋骨底下的電極連結到她胸腔內的裝置,該裝置具有無線連線能力,可以連線到平板電腦。

機器學習演算法總算有能力區分HB的貝塔(beta)和伽瑪(gamma)腦波,進而學會哪一種腦部活動和捏捏手指這類小型動作行為是相互關聯的。HB在這種演算法的輔助之下,沒多久就能夠單用意念來移動平板電腦上的游標。

研究人員在HB 的平板螢幕置入大大的字母表,她只要「想一想」點按滑鼠的感覺,就可以單靠意念選取不同的字母。機器學習認出她的意圖之後,會在螢幕上將她的選擇記錄下來,以一分鐘一、二個字母的速度慢慢辨讀出來。HB 現在已經能夠與外界溝通,不再閉鎖在自己的身體裡了。

不管是用機器學習幫助人類擺脫不明疾病的磨難,或是透過基因編輯技術來修改人類的細胞,抑或是探觸神經訊號並利用機器學習讓閉鎖症候群患者脫離身體的桎梏,AI都一定會在接下來的數十年更進一步推升醫療技術。

當然倫理層面的爭議是少不了,比方說擔心出現「設計嬰兒」(designer baby)、有可能產生「超人類物種」(superhuman species)的風險,或神經裝置被駭而導致始料未及的後果等。雖說免不了有這些憂慮,但如果因此躊躇於追求AI 技術的提升,便等於把社會駛向錯誤的方向。科技與科學是自然會出現;換句話說,思想會不斷地進步,突破後必然再創突破。

正如比爾・科爾斯頓所指出的,「就是擔心不知道某種技術會有什麼特殊應用,所以更不能放慢進步的速度。無論是何種應用方式,終究都會出現,因為某個地方的某個人一定會發明它,因此最好的辦法就是控制它、駕馭它,趁早善加利用那些應用。科技本身絕對不邪惡。」

科爾斯頓對於健康醫療創新的論點,就算用在網路時代的資安問題也成立。20世紀的工具絕對沒辦法用來處理21世紀的資安挑戰。所謂的「選擇」,其實根本沒得選擇,我們一定要用AI來對付AI。

出處:《AI創世紀: 即將來臨的超級人工智慧時代》
提供:寶鼎出版
摘錄:p.109-112
購書連結: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02295
 

首圖|Source: pixaba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