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由財政部公布的全台鄉鎮村里所得總額中位數,掀起一波對新竹地區的矚目,從官方的統計資料可見新竹縣尤其是竹北市居民收入攀升的情況,最有錢的村里排行榜上前10名幾乎都由新竹縣市包辦,其中新竹縣竹北市的東平里、鹿場里,近年更穩坐第2名及第3名。

產業作為驅動城市發展的引擎,加上交通方面的逐步建設為兩大核心,催動新竹縣的發展,也對人口形成磁吸效應。平均高收入的居民,也帶來對居住生活品質的高要求與高期待。然而,廣達1,428平方公里的面積,不只是都會,極東為尖石鄉雪臼山,極西是濱海的竹北市新港里,極南為大霸尖山,極北亦是臨海的新豐鄉福興村,擁有山、海、湖豐富多元的景觀。

自光緒元年(1875)由竹塹改稱新竹並且首度設縣,光緒五年(1879)派任首任知縣,迄今已歷140年,而縣治遷於竹北業已30周年,從農業走到科技時代,如今這個城市既是科技大城,也是農業縣,有世居的縣民,也有新移居的住民,分別有著不同的生活型態、習慣與需求,13鄉鎮從自然環境到人文生活都展現非常不同的樣貌。這既是特色,對於城市的治理與發展,也是相當大的挑戰。

擁有豐厚人文底蘊、自然條件與科技產業優勢的新竹縣,已然繁榮的縣城,未來該如何再發展?中美貿易戰開打,許多台商開始回流台灣,竹縣有何策略?能否抓住這一波趨勢?在大力擁抱科技產業的同時,又如何維持農業生產不墜?在減少教育、資源及便利性的城鄉差距下,如何保有各鄉鎮在地的特色?在在考驗縣城的掌舵人。

新竹縣長楊文科以3大箭+2小箭,企圖再創產業新契機,進而帶動城市發展,繁榮地方,為縣民建構智慧城鄉生活。他對老中青各年齡層的照顧念茲在茲,因而規劃出「拚經濟、重文教、享福利」的施政主軸。

這一期封面故事,就從產業發展、文教休閒與智慧城市生活等面向,來一探楊文科遠瞻30年後的新竹縣,如何思考籌謀,在有限的資源下,力拚打造更璀璨的智慧城! 

 

摘自《科技生活雜誌》2019年11月號 218期 文/許佩玟 圖/新竹縣政府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