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方面「認識」謝迺岳老師已經很久了,不時在一些文章、課程中見到謝老師大名,直到在《科技生活》才有了進一步的接觸。然而,對他的認識仍粗淺。一回在一個新創發表會的場合,遇見他相識多年的朋友,意外得知他早前對於科學知識的擔憂,以及爾後的實際行動,猶記得初聞時的感動,不禁想到「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 謂我何求」的胸懷。在我們雜誌上,謝老師的「科學輕鬆玩」及「科學之旅」單元,即是他的推廣行動之一。

而《科技生活》已經20年了,這一年來,我們在線上舉辦了一連串的20周年活動,與此同時, 紙本雜誌與線上官網也默默地幾經調整和改版,像是近一年來的「樂齡人生」單元、新近的「都發專題」,或是不定期出現的「知識創值」單元;而線上則改版成「科技創新」、「知性生活」、「50+ 樂齡」、「教育學習」、「富裕投資」、「即時新聞」等單元。

謝迺岳老師自新竹中學退休後,對於科學知識的心焦而走上推廣之路;《科技生活》為因應讀者們的需求與當前閱讀習慣的轉變而改變,這些都是「轉型」。轉型,或許是因危機,其實更是前進步伐中跟著時代脈動必須的優化及升級過程,無論如何都面臨下一階段的定向或抉擇,也是新契機的啟程。對於雜誌的轉型,以及各單元的增修調整,我們很期待能聽到讀者們的意見與回饋。

身處科技飛躍進展的時代,各樣新興的產品與服務正以令人不知所措的驚人速度爆炸性誕生,例如現代人必備的日用品智慧手機,感覺才剛入手的新機,功能還未完全熟悉使用,下一代產品又已推出!一般大眾所接觸到的產品與服務,屬於商業化的科技末端應用,在此之前,科技研發、概念新創等等早已歷經諸多衍化發展,引領著智慧科技應用的大眾消費潮流。這背後是作為科技產業發展重要引擎的科學園區,帶動國家與產業的轉型。

然而,值此數位新時代之際,科學園區本身也面臨轉型之必需。這期【封面故事】就從亞太地區科技界的發展主軸趨勢,了解各科學園區對於轉型的最新嘗試探索與方向,再回來認識被ASPA會員及亞洲後進國家視為標竿的竹科,其轉型及輔導之產業新創,期待啟發及啟動下一個榮景的開創。

對於跨越3個直轄市、行經4個行政區、且是全台最長的桃園機場捷運,仍只是當作出入國門或通勤運輸之用嗎?在通車邁入第3年的此際,也該是我們搭乘「轉型」的時刻到了!機捷沿線每個站點皆各具特色,再串聯其他公共旅運,可多層次體驗桃園都市和山林的包羅萬象。暖冬歲末, 跟著我們【玩食風尚】來一趟說走就走的輕裝小旅行吧! 

 

摘自《科技生活雜誌》2019年12月號 219期 文/許佩玟  圖//Gerd Altmann於pixabay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