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聽到一些前輩、長輩感嘆喝茶的人變少了,這或許是現在的飲品變多元了,選擇變多了,但飲茶人口的減少,又未嘗不是飲茶的方式面臨挑戰!現代人工作、生活忙碌,要想慢慢煮一壺水、觀看水滾的狀態、溫杯、降溫、沖茶、觀賞茶湯、聞香、緩緩入口、舌尖打轉⋯⋯,無疑是一大門檻,即使有心想在辦公室裡,將這般的飲茶方式定為工作前的儀式感,恐怕也多會被同事、主管質疑。
時間的更迭,迎來了挑戰,而挑戰與機遇總是並存的。
於是,有些茶人展開飲茶方式的變革探索,包括茶的包裝、飲茶的器具、飲茶的習慣、新儀式的建立⋯⋯。飲茶的人都能感受到,喝茶的方式正在改變。從父祖輩需要1座大茶盤,甚至1張設計良好、可排水的專用茶桌,到今日輕簡、可走到哪泡到哪的茶具組;從濕式泡法到乾泡法⋯⋯拉遠來看,從唐代的煮茶、宋代的點茶⋯⋯到今日的泡茶,喝茶這件事一直在改變。
有一款「酸柑茶」,原是台灣早期客家人秉持儉約不浪費的精神,將果肉既酸、果皮又厚、無人吃得下口的虎頭柑,從供桌上取下後,混入茶葉製作而成,原是早年緩解感冒、發燒等不適、恢復身體的家常備品,近年有些飲茶人將目光轉向它,卻又有感要撬開果皮取茶、燒炭煮茶⋯⋯種種不便,於是有些製茶人或將酸柑茶先行敲碎、或包成茶包、或轉九蒸九晒為烤製⋯⋯各式各樣的改革正在探索中。在新竹北埔的水磜社區,也正展開傳統酸柑茶的變革探索——在文化界長年耕耘後轉為酸柑茶專業職人的「酸柑茶人」劉還月老師,從酸柑茶存在的本質思考,並考量現代人的作息與心理,為當代人所設計的「半顆茶」,到帶領社區伙伴探索的「伴顆茶」,正如火如荼試驗開發中,也是挑戰下迎來的機遇。
這一期的【封面故事】,探討人人有感的地球發燒、氣候劇變,對全人類是極大挑戰,但又未嘗不是迎來世紀大機遇!在全球拚永續的浪潮下,台灣是被大浪淹沒?還是乘風破浪,趁勢而起,再造新一座護國神山?這不僅是政府與企業的必修課,更是攸關我們個人的生存大事!我們從國際趨勢、我國政策到產業案例,也許可以回到個人身上,反思在此浪潮下,個人可以做什麼,個人的力量如何匯入這一波改變的浪潮!
而這期的【玩家視野】隨著旅遊達人的腳步,體驗一遭「南美洲的驚喜與驚嚇」,在無颱風、地震、戰爭的阿根廷,以及坐擁世界級自然美景與歷史古蹟的其他南美洲國家,本該是安居樂業的天府之國,卻因掌政者的貪婪或經濟狀況不好,生存面臨很大的挑戰,他們的機遇又在哪裡呢?
摘自《科技生活雜誌》2024年春季號 242期 文、圖/許佩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