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局台北二二八紀念館為研究推廣臺灣民主政治發展歷程,出版《228消失的政黨──台灣省政治建設協會(1945-1947)》,對「臺灣省政治建設協會」進行詳實的史料研究,並且對政建協會為推動臺灣縣市長普選的努力、乃至於對臺灣民主政治的影響進行深入淺出的介紹,今年適逢政建協會成立七十五週年,本局出版全臺第一本詳細介紹臺灣省政治建設協會的專書並於今日舉辦新書發表會,別具歷史意義。

台北二二八紀念館蕭明治館長致詞時表示,作者黃惠君老師花了兩年時間進行研究撰寫,從史料研究蒐集、到台灣省政治建設協會特展的舉辦,再到專書的完成,過程非常不簡單。黃惠君老師努力地將政建協會的歷史脈絡完整呈現,讓民眾了解過往先賢對地方自治、自我主權的要求和努力,也讓我們更珍惜、共同捍衛過往先賢所努力完成的民主自由。
 
「臺灣省政治建設協會」集結自日本時代的臺灣民眾黨、文化協會、臺灣農民組合、臺灣革命同盟會等團體,在二戰後團結同組「臺灣民眾協會」,而後被迫更名為「臺灣省政治建設協會」。政建協會提出「縣市長普選運動」,要求於1947年6月進行普選,並從協會創立到二二八事件發生後被迫解散的14個月內,陸續於全臺各地籌設25個地方分會,並啟動全臺巡迴辦理講座,各地社會運動家重上街頭倡議民主,為臺灣民主發展歷程的重要先驅。其中,於1946年9月20日至9月30日期間,一天成立一分會,共11個分會接連成立,勢如破竹的態勢,捲起民主旋風,此態勢一路延燒到二二八事件,成為與陳儀政府談判的主要訴求。
 
1947年二二八事件發生後,同年3月6日陳儀政府與政建協會談判答應三大條件:「長官公署改為省政府、縣市長訂7月1日民選、各廳處長任用本省人士」,並於當日晚間8點半於電台公開廣播,3月8日報紙以頭版刊出,政建協會抗爭儼然成功。但國民政府隨後派兵鎮壓,政建協會被迫解散。由於主要幹部在二二八事件中的活躍角色,接連受難,或遭密裁、關押或流亡,臺灣社會又由眾所渴望的自由民主返回專制體制。

本書作者黃惠君女士

本書作者黃惠君女士為二二八研究者,以本局所屬台北二二八紀念館典藏「臺灣省政治建設協會章程」及美國在臺副領事喬治.柯爾(George H . Kerr)收藏的「臺灣民眾協會會章」為本,並經作者耙梳豐富史料,研析當時專制政體下政建協會迂迴的組黨形式。本專書以二戰後的臺灣社會為經,政建協會源流為緯,以深入淺出的文字,交織勾勒二二八事件民主運動,作為臺灣第一本對於臺灣省政治建設協會的研究專書,本書不但勾勒出臺灣民主運動的特殊性,也讓讀者更了解我們生長的臺灣過往所發生的歷史過程。
 
 
專書資訊:
書名: 《228消失的政黨──台灣省政治建設協會(1945-1947)》
ISBN 978-986-0772-39-5
GPN  1011001628
作者 黃惠君
出版者 臺北市政府文化局
出版日期 2021年10月
國家書店、五南文化廣場、三民書局、南天書局及台北二二八紀念館出版品部皆有販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