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港164滯洪池展示1比10等比例縮放的戎客船,這是400年前大航海時代的中式帆船。

以文化的豐富內涵來形塑觀光是雲林這兩年躍升為觀光大縣的秘訣,作為台灣的農業首都,從風土學衍生出的飲食文化,讓雲林20個鄉鎮市各擁特色。這次我們兩天一夜的走訪,發現雲林真是個文化觀光深藏不露的「璞玉」,也讓我們懂了「雲林吃在地、在地吃雲林」這句話!

 

 

從雲林看世界 水林開台四百年

2021年10月底至12月底雲林,雲林盛大舉辦開台四百年活動,在西南邊的水林北港三地串連展演。北港糖廠一號倉庫有「開台四百年1621-大航海時代顏思齊」主題故事特展,164滯洪池有顏思齊時代的戎克船展示,水林顏厝寮則有顏思齊故事館。

 

雲林縣府以大航海時代為故事舞台,開台王顏思齊的海洋冒險故事為描述手法,細數雲林從過去到現在與世界的連結。策展文獻由對臺灣史夙有研究的文學家楊渡論述,金獎導演魏德聖出借《臺灣三部曲》電影道具,雲林縣府邀請大家來開台第一庄挖掘、探究雲林歷史定位。

 

水林開台四百年展演,以國際視野拼圖出大航海時期的台灣乃至於雲林的歷史定位。

 

臺灣是個四面環海的島嶼,歷經數個朝代形成現今多元包容文化。大航海時期是西方透過海路往東方貿易的時代,而這海洋探險的黃金時期,造就出許多東、西方交會連結而發展出的歷史。1621年,正是臺灣出現在大航海時代中的時刻,而這400年來,所有文化也在臺灣這片土地上交織刻劃出臺灣的多元性,在開啟近代世界史的時代,臺灣扮演著要角。

 

顏思齊故事館展示顏思齊所建立十寨的分布圖及功能性。

 

台糖倉庫的開台400年主題故事策展挖掘展示了許多國外文獻資料,以國際視野拼圖出大航海時期的台灣乃至於雲林的歷史定位,許多西方看東方的國外版畫饒富趣味。

 

水林鄉水北村的村長洪茂仁也是在地文史工作者,用漫畫解說開台王顏思齊的海洋冒險故事。

 

 

北港新地標 水道頭文化園區

從北港糖廠一號倉庫到北港水道頭文化園區,車程不到5分鐘,當時已經接近五點,文化園區遊客中心解說員都快下班了,感謝專案經理黃淑吟發揮北港人愛鄉土的精神,熱情的為我們作園區水利設施的專業解說,因而有幸聆聽這個有故事的水道頭園區!

 

園區前身為建立於昭和4年(1929年)的北港第一淨水廠,當地俗稱「水道頭」。因為北港朝天宮就在附近,日本時代熱絡的參拜人潮,以及北港市街農工業蓬勃發展,民生用水的需求日益增加,因此決議興築自來水廠(日文稱之為「水道」)。

 

北港水道為當時最完善的水廠設計,基地面積約1.28公頃,結構特殊優美的十角水塔高約20多公尺,現已成為北港僅次於朝天宮的第二地標,雲林縣府將水塔1F作為遊客中心,成為遊客到訪北港的第一站,是很棒的主意。

 

北港十角水塔高20公尺,為3層樓建築,1、2樓為十角形,3樓為圓柱體,沿塔外緣設陽台,造型特殊,全台僅此1座。

 

其實,1930年完工的水塔沒有牆面及窗,只有最上層的水塔及鏤空的兩個類巴洛克式圓柱,直到1962年自來水公司將水塔下的空間再利用後,才有今天十角形結構的獨特樣貌。

 

聳立在北港一號堤防旁的水塔引北港溪流作為水源,經汲水、沉澱、過濾、消毒後,以幫浦打上水塔,再配送至每一住家,當時稱之為「水道水」,亦即今日所謂自來水。台灣的自來水處理技術始自於日治時期的水利設施,許多設施在戰後由台灣自來水公司接收管理,2018年4月時因採訪台水董事長而參觀過現代化、大型的板新給水廠,自來水處理過程的原理至今相同。

 

慢濾池旁的磁磚畫生動呈現水資源慢濾的處理過程

 

水塔供應北港居民用水逾一甲子,於1997年停用。園區過去因為安全因素是管制區,人煙罕至,直到2006年12月第一水源地水塔及紅磚機房被指定為縣定古蹟後,才啟動古蹟活化再利用計畫,另有日式建築的廠長宿舍、員工宿舍、辦公室、唧筒井為歷史建築群。

 

水塔旁的紅磚機房以清水磚砌成屋身,結合古典與現代工藝,反映當時建築風格,與水塔同為縣定古蹟。

 

水道頭文化園區具有文化資產、水資源教育意義,黃淑吟表示園區的4座慢濾大水池及綠地,已成為休閒觀光、文化活動的最佳場地,每年北港燈會此地都是燈會展區之一!

 

原來的4座慢濾池,其中3座成為景觀池,最右邊一座將水抽乾,展示日治時期慢濾池的生態工法,現也作為小型表演場地使用。

 

 

風土學釀煮的雲林風味餐

這次兩天一夜的採訪,讓我們懂了「雲林吃在地、在地吃雲林」這句話,從雲林縣府旁農稼莊餐廳的懷舊古早味小吃,到口湖遊客中心的甘苦人料理、北港青松餐廳的海鮮料理,再到草嶺商圈的高山餐廳,都是以在地當季的農特產為食材,料理出一道道美味佳餚。

 

雲林是台灣的農業首都,20個鄉鎮市各有不同物產,最好最新鮮的只有在產地才吃得到,這是雲林每個鄉鎮運用現在所謂的風土學醞釀烹煮的在地風味餐,產地的食物滋味品嘗後果然不一般,到雲林不用煩惱吃甚麼,只要吃當地當令物產就對了!

 

苦茶油是草嶺特產,把薑片煸香後,再與鮮嫩土雞拌炒,這是草嶺仙霞嶺餐廳的招牌名菜苦茶油雞。

 

特別推薦北港眾所皆知的40多年老字號青松餐廳,來北港沒有來青松吃海鮮,絕對是個遺憾。據說這家台菜海鮮餐廳「下港上出名」,在雲嘉地區有高知名度,上桌時看來就是一般的宴會菜,結果每一道的豐盛美味都讓我們驚艷,好吃到欲罷不能。

 

產地直送尚青的海鮮以台菜老師傅的料理方式烹煮,美味程度不一般。蟹黃海鮮粥是招牌必點,貨真價實的蟹肉,加入南瓜泥、蟹黃、鹹蛋黃等熬煮,再將燙熟的干貝、蝦子、花枝、蔥末放置其上,鮮甜美味令人難忘,果然現場每張桌子上都看到這道。

 

海鮮真材實料,菜色作法講究,每道菜都有超乎水準的美味,價格平易近人,高CP值的五顆星,來北港沒有來青松吃海鮮,絕對是個遺憾。由上至下為蟹黃海鮮粥、清蒸海鱸魚、上湯小排翅、手工魚翅丸湯。

 

清蒸海鱸魚油脂肥厚、魚肉軟嫩,入口即化,意外發現原來苦瓜跟海鱸魚很搭,最高程度的提升了海鱸魚的鮮美,卻絲毫沒有苦味,這是早期廚師烹製鱸魚的秘法,大推!

 

魚翅也是他們的招牌之一,每一盅都有好大一片的排翅,用料大器、價格親民,我們還享用了手工魚翅丸湯、蒜蓉粉絲蒸大蝦、焗烤海鮮等,每道都好吃,只能說這裡的料理真是人間美味,吃過還想再來!

 

如果你還停留在雲林難玩的舊印象,一定要親自走訪體驗,雲林的美好及最在地的滋味值得旅人深掘及細細品味,就讓我們相約在雲林吧!

 

斗六農稼莊的米粉海鮮鍋,滿滿的海產用料澎派,雲林林內的芋頭Q綿細密,在產地吃到的口感滋味果然不一樣。

 

 

 

摘自《科技生活雜誌》2021年11-12月號233期  文/編輯部  圖/黃國倉、潘國正攝

 

 

 

 

 

延伸閱讀:

 

■ 【島內旅行散策】風土人情X文化底蘊 發現雲林觀光新風貌(一)

【島內旅行散策】 風土人情X文化底蘊 發現雲林觀光新風貌(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