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人們總喜歡推崇能夠講「真話」的人,認為這樣的人正直又有擔當,是值得結交的人,能為我們帶來較正面的情緒收益。反之,人們總會去貶低那些「鬼話」連篇的人,認為他們不夠正直、胡說八道,經常只能帶來負面的情緒成本。但是,這樣的認知可能不一定是正確的。

說話的藝術,順利化解衝突
 
  知名專欄作家紀坪提到,有一次,在鄉下地方的一間小學裡,一位學校的家長委員喝了點酒,帶著幾分醉意在校園中散步,雖然並沒有做出什麼太失當的事,但也引起旁人側目。副校長恰巧在巡視校園,當時又恰巧沒認出這位家長委員,看他帶著酒意,就上前關心一下,想要將他請出校園。「你不知道我是誰嗎?」這位家長委員非常生氣,認為自己只是在校園內走走,副校長憑什麼可以來趕人?而且他好歹也是學校的家長委員,副校長竟然不認識他。

  怎麼辦?最後只好再找來人緣好、擅長幫里民喬事情的里長。里長要如何去處理這件事情?結果里長打電話給副校長說:「唉唷,委員也知道自己喝酒不對,他私底下也有和我說對您很不好意思,您是德高望重的副校長,就給他一點面子,接受他的善意嘛。」

  里長再打電話給委員說:「唉唷,副校長怎可能不認識您,他平常聊到您可是景仰有加,不過因為那天您沒穿平常的帥西裝,天色又暗才會一時不察,他也很不好意思,您就大人有大量,接受他的善意嘛。」這當中其實加入了些里長自己編的好聽話,但這些本來雙方都沒說過的「鬼話」,卻在這場無聊的紛爭中起了關鍵性的作用,讓兩人的矛盾就此解開。


說服人,不是靠理性而是感性

  美國行銷專家賽斯高汀曾說:「行銷不只是你做了什麼產品,而是你說了什麼故事。」喬事情有時候就像行銷,重點不是事實(產品)本身長什麼樣子,而是我們如何去形塑出雙方都滿意的說法(故事)。所謂的「鬼話」,可不是什麼胡說八道,而是懂得察言觀色,弄清楚目標聽眾的脾氣後,再依照不同的方式及技巧進行溝通。情緒這檔事,本來就是無形的,哲學家亞里斯多德曾說:「想說服人,不是靠理性,而是感性。」要掌握好人們的情緒成本,很多時候,並不欠缺說「真話」的人,卻很需要懂得講「鬼話」的嘴。


延伸資訊

 

出處:《情緒成本Emotional cost》

提供:時報出版

購書連結: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06632

 

文章來源|幸福台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