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位性皮膚炎,又稱作濕疹,是一種慢性、長期的皮膚疾患。受到影響的皮膚會呈現發炎、泛紅、癢、乾燥的情形,最常好發在小孩子。在歐美先進國家,異位性皮膚炎的盛行率逐年上升,目前已達20-30%,隨著年齡漸長,大部分的異位性皮膚炎會隨著時間改善。
根據統計,70%的異位性皮膚炎在青春期後會消失或顯著改善。但這條漫漫的抗「異」之路,需要家長全面的支持、孩子的全心信任以及醫師的全力投入。以下提供照顧5大心法「濕」、「炎」、「癢」、「感」、「激」,讓控制異位性皮膚炎將不再是一件難事!

「濕」:時時做好保濕
.若家中有浴缸,建議每天或隔天以溫水泡澡5-10分鐘。
.剛泡完澡的時候,輕輕將皮膚蔭乾(勿用力搓揉)
,盡快擦上保濕產品。剛泡完澡的皮膚含水量最高,此時積極保濕可將水分鎖在皮膚中。
.即使市面上有極多的低過敏產品,仍有可能造成您孩子的刺激,每個孩子的皮膚都不相同,必須試過才知道。
.原則上越油的產品保濕效果越好,不過還是要以孩子能接受最重要。比如在悶熱的夏天,油膩的油膏較難忍受,此時可折衷使用乳膏。

「炎」:配合醫師指示用藥減少皮膚發炎反應
.最常用也最有效的第一線外用藥劑仍是外用類固醇。許多家長聽到類固醇都聞之色變,其實依醫師指示適當適量的使用,是幾乎不會產生副作用的。
.新一代的非類固醇類外用藥物(如普特皮或醫立妥),雖然效果只相當於中弱效的外用類固醇,但無長期副作用,適合用於皮膚較薄處的輕度病灶。
.中重度的全身性異位性皮膚炎患者,有時無法用外用藥物獲得理想的病情控制,需要口服的免疫調節藥物治療。這些藥物需要規則回診定期監測,必須與您的醫師緊密配合。

「癢」:減少搔癢不適
.無時無刻的癢往往是最大的困擾。搔抓會破壞原本就已經脆弱的表皮屏障,使發炎加重,形成惡性循環。抓傷更可能導致細菌感染。
.夜間搔癢會影響到睡眠品質,造成白天精神不濟。而白天的搔癢則會造成注意力不集中。兩者都會妨礙孩子的學習發展。
.搔癢的控制需雙管齊下。藥物的部分,包括口服抗組織胺及外用止癢藥膏。心理行為方面,父母親可用獎勵的方式鼓勵孩子避免搔抓。局部冰毛巾冷敷也可減少癢感。

「感」:預防及治療皮膚感染
.異位性皮膚炎患者的皮膚屏障較脆弱,容易受到感染,最常見的是金黃色葡萄球菌。患部呈現金黃色的乾痂,流湯流水或紅腫粗糙。此時須以抗生素治療。
.以稀釋1000倍的漂白水泡澡可減少皮膚帶菌量,也可紓解癢感。
.異位性皮膚炎的患者也較容易受到疱疹病毒的感染。且一旦發病,有可能造成瀰漫性的嚴重感染,稱做「疱疹性濕疹」。因此,若患者的家人疱疹正在發作,建議避免接觸患者。

「激」:避免外界刺激
.常見的刺激包括:過度洗浴且未使用保濕劑、乾燥低濕度的冷暖氣房、流汗、家中或環境中有人抽菸、洗泡泡浴、衣物過於貼身造成反覆摩擦、衣物的質地太粗糙(如羊毛)、心理壓力、衣服穿太多造成過熱、香精、殘留在衣物上的洗潔劑或柔軟精等。

 

 

文章摘自_國泰醫療財團法人國泰綜合醫院-第218期國泰醫訊


文 / 俞佑 國泰綜合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


(Photo by Shitota Yuri on Unsplash)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