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台首屈一指的觀光大城「花蓮」,好山好水好空氣與慢活的步調,其實也是宜居的城市,曾經榮獲「國際宜居城市獎」第3名,也是取得國際認證的慢城。在6「ㄐㄧㄥˋ」的品牌新印象之下,花蓮縣長徐榛蔚將結合智慧科技,打造什麼樣的宜居新生活呢?


搭大眾交通的遊客,一出火車站,迎面而來的是木構拼接打造的壯闊山海意象,讓人尚未出站就感受到花蓮的山海之美,為旅人遮擋了燦爛的陽光之餘,也傳遞出花蓮舒朗開闊的生活氛圍。

感性的徐榛蔚說起詩人木心寫過的一首詩,「以前,車馬很慢,一生只夠愛一個人。」而花蓮是一座慢城,即便假期再漫長,都覺得只過了一瞬,花蓮的慢活不僅是旅人的嚮往,也帶給都市喧囂後的另一種生活想像。為了塑造更舒適宜居的生活感,她帶領縣府團隊從教育、農業、醫療、觀光與城鄉建設等各面向啟動智慧化,帶來花蓮的新生活提案。

鳳林鎮箭瑛大橋改建工程,獲得優良工程金安獎。 


宜居的硬體建設

今年花蓮縣府以「青年安心成家住宅」和「箭瑛大橋」兩案,榮獲建築界的奧斯卡「國家卓越建設獎」之「最佳規劃設計類」、「最佳施工品質類」及「最佳社會住宅類」等3個金質獎和1個優質獎。

青年安心成家住宅是為了讓在地年輕人能安心居住而打造,除了擁有高規格建築標章、綠建築標章及智慧建築標章外,更要求建築物需符合耐震設計,並已順利取得耐震標章。而全長960公尺的箭瑛大橋,施作300公尺長的雙塔造型脊背橋,塔高23公尺,並於橋塔兩側設置觀景台,可觀賞縱谷風景。而箭瑛大橋舊橋也保留兩跨,建置為箭瑛紀念廊道,以紀念張箭及鄧玉瑛兩位因花蓮溪溪水暴漲而殉職的老師,也將成為地方觀光新景點。

花蓮縣打造青年安心成家住宅,讓在地年輕人能安心居住,擁有高規格建築標章、綠建築標章,智慧建築標章外,也已取得耐震標章。


整治山海河岸 薈萃人文風情

整治水文如吉安溪、美崙溪,尤其是流經花蓮市的美崙溪,沿著百年歷史的菁華橋至松園別館溪畔,沿岸景致秀麗,縣府爭取預算,在水利署第九河川局全面協助下,獲得「前瞻基礎建設-全國水環境改善計畫」的支持,將沿岸進行整治,完善休憩廊道,期望重現早年橋下泛舟、釣魚戲水的魅力水岸親水公園,打造成台灣的塞納河。

「『洄瀾。回藍』花蓮市河海人文廊道」計畫,分為「海洋活力地景」及「港濱景觀綠廊景觀工程」兩大項目,改善太平洋公園(北濱公園)、193縣道海岸路及兩潭自行車道的舖面、排水、照明與綠化景觀等設施。前者3D彩繪區以海洋世界為主軸呈現,其中北濱公園極限公園已於6月開放,提供民眾多元化的運動空間;後者打造適合居民散步、慢跑,方便又友善的人行步道。

縣府團隊將持續以環境永續發展為基礎,結合地方特色,打造具有人文底蘊的生活空間,讓境內環境更加豐富、美麗。 

花蓮縣整治美崙溪,打造台灣的塞納河。圖為縣長徐榛蔚視察美崙溪改善計畫。


縣政方針鏈結智慧應用

新冠疫情的衝擊,讓全球經濟雪崩式崩壞,改變了人類的生活與消費模式,更加速了智慧化應用的趨勢,互聯網的應用與各產業的結合更為重要,快速促進民眾行為模式與企業、產業等經營模式的轉變。 

對個人而言,疫情之下體驗各種線上經濟及遠距的工作模式,促發新的消費習慣及工作習慣,也為疫情過後帶來新的商機;對產業而言,將可能降低企業投入新技術應用的心理門檻,使其加速朝向智慧化、數位化轉型;而AI、無人機、智慧機器人、無人駕駛車輛等應用,將加速深入到各產業日常運作的場景中。 

未來掌握雲端,就如同掌握了世界,智慧城市發展要加速加乘,更需要政府與民間攜手合作。花蓮縣府擘劃的智慧城市藍圖,將「智慧治理」、「智慧觀光」、「智慧農業」、「智慧交通」、「智慧醫療」、「智慧建設」等與縣政方針鏈結,積極向經濟部工業局爭取「智慧城鄉生活應用補助計畫」,深入城市與鄉鎮,藉由全方位的資訊科技引進,從商務、旅運、展售、數據等面向切入,導入智慧展售、數據創新應用,及前篇提及的智慧觀光等服務,奠定智慧化基礎建設,為住民打造智慧生活的宜居城市,以創新的魅力感受帶領遊客探索花蓮。

太平洋極限運動公園為「『洄瀾。回藍』花蓮市河海人文廊道」計畫的一部分,已於今年6月開放,提供民眾多元化的運動空間。
 

摘自《科技生活雜誌》2020年10月號 227期 文/許佩玟 圖/黃國倉攝‧花蓮縣政府提供

 


延伸閱讀:

■【新花蓮】花蓮城市品牌再翻轉(一)
【新花蓮】徐榛蔚形塑花蓮品牌6「ㄐㄧㄥˋ」新印象(二)
【新花蓮】徐榛蔚如何守護花蓮的美好?(三)
【新花蓮】花蓮下一個明星產業(四)
【新花蓮】有機農業XAIoT智慧科技(五)
【新花蓮】奔造有機首都ing(六)
【新花蓮】領先全國的智慧教育(八)
【新花蓮】啟動智慧醫療 守護縣民健康(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