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樂、憤怒、傷心、忌妒、恐懼、難過、沮喪……,都會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出現,若人不需要負面情緒,在人類演化中早就應該消失了,它卻無所不在,沒被演化淘汰,是因為它是一種保護機制。認清情緒及後續的應對,與情緒優游共舞,讓它成為成長路上的養分。

一位學員一早打電話來,分享他的一件好消息,電話中難掩興奮的語氣。他說他的團隊入選了一部電影的美術製作,正要恭喜他愈來愈接近夢想時,他話鋒一轉,語調一沉,問我,「老師,你一直都是這麼積極正向?不會生氣嗎?」

接著他提到目前困擾的事。樓下鄰居連著幾天在家裡烤肉,四處飛散的煙味飄進家裡,本身是素食的他,面對這種事,非常難受,有一天忍不住,循著煙味找到源頭,幾個租屋的年輕人在客廳升起爐火,就地烤肉。他忍住脾氣說明來意,畢竟於法於理,實在拿不出個依據。原本以為事情應該結束了,結果,這幾天還是聞到烤肉味,在書桌前,面對累牘的設計稿,他一點創意也擠不出來,心情激動負面下,跑下樓對他們咆嘯。

「卡內基教我們不批評、不責備、不抱怨,我真的很沮喪,為什麼情緒這麼輕易就被點燃?」

我們是否也有類似的經驗?在擁擠的高速公路,一輛車硬是擠到我們的車道上。

在安靜的車廂內,有人滔滔不絕大聲地講電話。

說好了保守祕密的同事,隔天全公司所有人都知道了。

我們的情緒像胃裡的酸液,猛然竄起。

當然,情緒不僅只有難過、沮喪,像是快樂、憤怒、傷心、忌妒、恐懼,都會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出現,人們一般不喜歡負面的情緒,避之惟恐不及,偏偏在這麼多情緒中,負面情緒遠遠多於正面的情緒。有趣的是,如果人不需要負面情緒,在人類的演化中早就應該消失了,負面情緒無所不在,沒有被演化淘汰,其實是因為它是我們的保護機制。例如憤怒的情緒讓我們知道界線在哪裡,起身捍衛;沮喪的情緒則是向外求助的訊號。因此,有情緒不該是個問題,重點在於行為,就像一個小孩得不到糖吃,心裡難過傷心,這個情緒真實存在,剛開始並不會造成危害,但是,如果他因此搶了同學的糖果,或偷了父母的錢去買,這就是問題。所以,認清情緒以及後續的面對和運用,就更能與情緒優游共舞,把它們當成禮物。


第一,察覺自己心情
許多人把負面情緒視為洪水猛獸,認為它一產生就是麻煩,最好都不要出現,於是,有的人刻意忽略,有的人選擇壓抑,久而久之,我們不僅失掉了這個寶貴的保護機制,也可能壓抑過久,產生人格上的偏差。所以,我們可以常常觀照自己的狀態,察覺自己呼吸急了嗎?講話大聲了嗎?胸中那口氣蠢蠢欲動了嗎?還是不斷的嘆息?


第二,先描述自己的情緒
情緒之所以需要這麼多名詞去界定,就表示,不同的情緒,人們會有不同的反應,也會有不同的心理狀態。例如生氣憤怒,人們通常直接找當事者,而悲傷難過卻會找第三人。所以,說明「我很挫折」就比「我很不爽」來得更明確也更能面對處理。


第三,問自己情緒背後的原因
任何事出必有因,同樣,情緒產生也有原因,就像這位學員,挫折的背後,是因為自己控制不住
憤怒的情緒,還是覺得同樣的錯誤不斷發生,找到原因是處理的關鍵。


第四,需要改變哪些想法和做法
前面的步驟好像找病因,接下來,我們就能對症下藥。找人分享安慰,看看正面的文章小品,打球,聽音樂,告訴自己:我不是一個常常失控的人。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情緒會造成危害,也能幫助我們趨吉避凶。


掛上電話前,我告訴他,我們都不是聖人,我也會生氣,只要,我們一天比一天好,一次比一次進步,有時候好像回到原點,不怕,這些都是過程,都會在我們成長的路上變成養分。

 


摘自《科技生活雜誌》2018年11月號207期  文.圖/卡內基訓練孫彬啟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