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走進位於新竹縣頭前溪第一排的亞太校園主建築,首入眼簾的是簡潔明亮的大廳及藝術風格多元的學生展覽區。下課時分,學生三三兩兩聚在餐廳談天或討論功課,而在寬廣的中庭,啦啦隊正進行著課後集訓。此刻迎面而來的是渾身洋溢教育熱情、堅持理念「不溫和」的校長朱家明。多年來她不時顛覆與挑戰對學校、對教育、對成功、和對許多傳統上已被定義的事物。這位「反骨」校長又如何重新「定義」教育,創建一個不一樣的學校?

PAS創辦人朱家明校長認為世界是最大的教科書,因此帶領老師們設計課程,培育孩子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育之路 從當媽開始

說起辦學的緣起,得回溯朱家明從美國留學回台,在中華大學仼教,時值臺灣教改熱潮。但是當時教改仍以追求一個標準答案為主軸。朱家明思索「這樣的教育改革是有意義的嗎?」因此為了孩子的教育,她決定將孩子放在體制外學習,認為教育應該是要教學生思考邏輯、知識的應用,培養21世紀所需要的技能與創造力,而不是一味地要求學生,為考試而不斷地做反覆的練習。

因此她開始研究美式教育的精髓,發覺西方教育的真諦,在於孩子的個別適性發展與創造力的培養,學校應該要發覺孩子不同的潛力與能力,鼓勵每個孩子走自己有興趣的路,並非一味追求傳統上所謂比較「好」和「熱門」的學科。這樣的教育理念,與當時台灣所有的學校理念背道而馳,所以決定自己創立一所學校,實現她的教育理念。


沒有失敗的小孩 只有失敗的教育

從2007年首先於新竹市光復路上成立亞太美國學校,至今日搬遷到新竹縣竹北市頭前溪畔,創辦人朱家明始終秉持著「沒有fail的小孩,只有fail的教育」。她認為這個世界並不只是由特定的幾門學科的知識所組成的,真實世界裡,問題的解決也沒有所謂的標準答案。她不贊成教育是用最少的時間教出考100分的學生,或是走捷徑,花最短的時間找出答案的CP值教育,因為「在真實的世界中,怎能由幾個科目就帶領孩子走向未來?」她進一步闡述,傳統的教育,「先設了一個框架,讓孩子在框架裡學習,落在這框架外的孩子,就被視為失敗」。然而一個學不好數學或物理的孩子,也許擅長舞蹈或藝術。如果能給予他一個適性成長的教育環境,他也許可能成為第二個林懷民。

「教育,是給孩子工具」。在今日這個資源都在雲端的時代,如果孩子有好的語言基礎,以及搜尋資料(Research)與思辨的能力,都有機會從雲端自己學習。「而學校的重要,在於提供一種學習的途徑」。因此,她籌畫了從幼稚園到高中12年級的課程,著重開發孩子的潛能,引導多元發展,培養學生思辨(critical thinking)與自主學習(independent learning)的能力。

小學生在自然科學課堂觀察生物與無生物的微小構造。

 

導入先進思潮 設計跨領域教學

亞太美國學校是美國WASC幼稚園到12年級認證的學校,也是Google School。隨著工業4.0革命性的發展並配合 AI 時代的來臨,朱家明自5年前開始,不但將科技導入學習,並以跨學科領域的學習(Interdisciplinary approch)為主軸。從小,課程就開始規劃專案導向學習 (Project-Based Learning),鼓勵學生實際動手做,並從生活中學習知識的應用。視課程的主題,由老師引導學生,藉由思考、討論、搜尋研究、以及動手做,達成主題式的學習。藉此過程,孩子有機會培養21世紀所需要的能力,並在每個主題上,有不同深度和廣度的了解。

為了讓孩子能深入思考問題解決的方法,亞太美國學校亦將已存在工業界30多年的設計思維(Design Thinking),導入學校的課程中。設計思維以同理心為解決問題第一個重要的步驟,讓學生學會如何定義問題、產生想法、設計原型、和測試原型,從小帶領孩子看問題,培養解決現實世界問題的能力。亞太的學生在設計思維的課程中學習發現和解決問題。例如,小四的學生發現路上狗大便很多,發想用這些免費的資源做應用──將有毒的做炸彈,無毒的做肥料。然而經過實驗測試,發現有毒的成分還未毒到可以爆炸,無毒的部分某一種成分會傷害植物、做不成肥料。雖然實驗失敗,但更重要的是打開孩子的眼睛,發現生活周遭的事物與問題。

此外,學校課程也包括科技應用與思想創新 (Technology and Idea Innovation),教學生解決現實世界的問題。開設「創意創業」 課程,培養學生創新的頭腦,找來真正創投者來授課。此舉震驚家長:「我在MBA學的東西,高中生就接觸?!」也吸引來美國創投者想買下2項學生的ideas。看到高中生的創意無限,朱家明還特別邀請世界首屈一指的美國賓州大學華頓商學院教授,於每年暑假開設線上課程 Introduction to Venture Creation給高中生選修,至今已邁入第4年。

當科技快速的進入各行各業,教育也將從以往著重「STEM」的學習轉到「STEAM」教育。在以科學(Science),科技(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與數學(Mathematics)的實證精神來解決問題外,加上博雅的藝術和人文(Libert Arts)思維,培養學生跨領域解決問題的能力和素養。這種課程在設計上,對老師亦是相當具有挑戰的。例如,形態學(pattern)不再只是數學的範疇,亞太的小學生和國中生,也有機會從音樂、舞蹈、和電腦科技的領域,了解Pattern 要如何表現,讓學生跨領域的認識學習。

校內舉辦的真善美舞臺劇,購自美國的真善美劇本,改編成日治時代的背景,由學生們自己設計DM,利用資源回收物做劇服、道具,將禮堂變作舞臺。

摘自《科技生活雜誌》2019年5月號 212期 文/許佩玟 圖/黃國倉攝‧亞太美國學校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