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台灣電商公司競爭日益激烈。

因此不管是外來的蝦皮,或者是在地的網家、富邦媒,為了爭取在台灣的市佔率,這兩年大打補貼戰,使得各種行銷成本花費日益升高。雖然銷售成績亮眼,但自身的淨利潤卻大為降低。

台灣這種高強度的競爭性,也促使各廠商把眼光放眼海外市場。而多數廠商的目標,就是和政府大力推行的新南向政策相符的東協市場。

資策會產情所所長詹文男認為:「進軍東南亞市場非常重要的就是,找到需求的缺口、需要,然後結合你的戰略夥伴,然後做好剛剛提到的體驗經濟、商務,那麼自然貨就出的去,錢就進的來。」

東南亞經濟成場強勁 電商未來商機龐大

根據Google發表的《東南亞數位經濟調查》預估,東南亞數位電子商務購物市場2025年將攀升到900億美元。

東協的人口結構龐大,擁有優渥的人口紅利。總人口數6.6億多人,年均增長1.6%。更重要的是東協超過半數人口為30歲以下年輕人,加上經濟成長快速、中產階級平均所得逐漸提高,帶來龐大的消費需求。

東協國情複雜 適應國情至關重要

東南亞市場環境十分複雜,有些像印尼等國家地形相當破碎,物流成本高昂。而新加坡、泰國、越南、馬來西亞、菲律賓等每個國家都有不同的信仰特性、語言文化和風土民情。除此之外,各國政策限制和基礎建設也截然不同。

經濟部國際貿易局局長楊珍妮說:「現在貿易型態完全不一樣,以前是參展、拓銷貿易,但因應科技電商、區塊鏈而起,如何協助業者拓展是需要思考的問題。」

「東南亞市場迷人,但也有很多挑戰,國貿局積極協助業者嫁接東南亞平台,但確實會碰到非關稅問題,舉例來說,最近就處理美妝銷售到印尼的案件,必須取得相關證照,基本上業者如果有反映,就可以透過雙邊平台來處理;她也認為,做電商一定要了解當地文化,不是把商品掛上去就沒問題了。」

多元的環境將對電商的佈局更加困難。因此如何在地化、適應國情相當的重要。

中國挾資金來勢洶洶 台商應揚長避短

把眼光放入東南亞的國家不少,像中國的阿里巴巴、京東,或新加坡的蝦皮,若與這些資本雄厚的企業打補貼、行銷戰將相當辛苦。

台商應該善用自己的優勢,像是從電子產品、保健美容與食品等著手,在一步步擴大規模。
 

圖源|photo.a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