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趟三峽旅行散策規劃,除了尋訪在地職人與品嘗職人料理之外,遊客也可以學習工藝手作的體驗課程,藉由簡單的DIY活動,讓大家更貼近傳統工藝之美,以五感體驗深度認識職人工藝文化與學習一生懸命的職人精神。

 

藍染課程

清朝末年,三峽是北台灣最重要的染布業中心, 也曾是藍染的染料植物「大菁」的主要產地,現今的三峽老街仍能看到許多當年留下的「染坊」牌樓立面,雖然藍染產業經歷過興衰,但在地方文化人士的努力之下,消失的產業又重新再度恢復生命。

遊客可以透過藍染的課程學習,體驗這項在中國歷史上超過2500年的傳統染布工藝,創作一條獨一無二的藍染方巾或是T恤,成為與三峽產業連結最獨特的紀念品。

01運用橡皮筋與棍棒綁紮圖形花樣

02浸泡清水漂洗並擰乾

03放入染缸浸泡染色,搓揉約三分鐘

04在染缸外與空氣接觸進行氧化變色,再浸泡染缸重複三回動作

05拆掉橡皮筋與棍棒,藍染作品大功告成

金工湯匙課程

三藝金工在溫師傅深厚金工實力的指導下,銀戒子、銅湯匙,人人都可以做出達人品質的作品。

以手作銅湯匙而言,透過自己的雙手敲打、塑形到有了湯匙的雛型,接下來繼續鍛敲出花樣紋路及拋光,慢工出細活,在學習當中,除了可以感受金工師傅在創作過程的細膩工法,更可以認識各種不同金屬的原料特性與延展性。看似創意十足的工藝課,其實也是一堂充滿學問又富饒玩味的化學課。

來金工教室做一組自己的環保餐具吧。

小朋友也可以輕鬆體驗的金工銅湯匙課程。

琺瑯燒製課程

琺瑯,學名「銅胎掐絲琺瑯」,是一種將「琺瑯粉」繪製在銅胎上,經過高溫燒熔,形成類似琉璃或陶瓷質感的高級工藝技術。

打鐵人藝術工作坊的薛慈雯老師早年習得此技法,並將其簡化為一般民眾都可體驗的初階課程, 在老師精準引導的教學課程中,親眼觀察到琺瑯漿經過高溫後,幻化成色彩艷麗的美妙作品,很有一種浴火重生的蘇生感。

超有視覺效果的琺瑯燒製體驗。

經過高溫燒製將琺瑯粉幻化成精美的琺瑯飾品。


篆刻印章課程

印章除了是通俗的身分證明,更是藝術創作;和坊間常見二合一的機器鎖印店不同,精通書法與文化歷史的吳契憲師傅,透過刻印的過程,帶領初學學員除了在一筆一劃間注入深鑿文化的適宜力度外,更是一堂充滿趣味性的國文課與歷史課程。

由吳師傅精選軟硬適中的奉天石印材,深入淺出的刻印教學講解示範,讓體驗者感受中文繁體字的筆畫美感,更可以親手雕鑿出一方屬於自己、象徵自己的小印,證明身分,也證明自己曾經參與過,傳承中華千百年來文明文化的重要精神意義。

親手雕鑿一方屬於自己的印章。

透過篆刻感受中華文字之美。

食物的原始滋味由食材做主

參與精彩的職人體驗之後,中午推薦大家來到一個老古厝「甘樂食堂」享用創意十足的「大地料理」。 

一座百年老古厝經由一群返鄉青年改造之後, 重新注入了年輕氛圍,屋中屋的建築概念,利用玻璃、鐵皮將老屋保護起來,在這個老屋新生的藝文空間裡,有供應咖啡、甜點以及利用在地食材自製的創意料理,搭配職人文創商品、藝文展演,以及工藝體驗等活動,吸引遊客認識三峽在地文化,品嘗在地食材,是目前三峽最具新創特色的IG打卡熱點! 

返鄉青年將一棟百年古宅,改造成藝文食堂空間。

在甘樂食堂用餐,回味稍早前職人巡禮的行程, 食堂與地方職人合作,精選禾乃川國產豆製所生產的豆製品與釀酵物、劉順興正油行壓榨的茶油、三角湧麵線的手工日曬麵線、天芳茶行的碧螺春綠茶等等,將這些天然的食材與職人精神,靈活的運用在料理上,創造出單純樸實的「大地料理」,一邊用餐一邊充分感受三峽產業職人的用心,並透過食物,牽繫起在地人與人之間的共生連結。

充滿職人精神與在地食材的「大地料理」

麵線職人廖薪傳師傅(白衣者)純手工製作Q彈有勁的日曬麵線。

[黃金麵線捲] 三峽手工麵線包覆手工豆腐酥炸佐私房味噌醬,吃到麵線外皮的香酥及豆腐內餡的柔軟。

味噌很單純、很慢,選用花蓮羅山有機米、國產非基改大豆、天然海鹽、日本米麴,放到三峽師傅手工製作的木桶裡,慢慢釀上半年到一年以上才會開封。

[味噌溜娃娃菜]釀造味噌產生的天然醬汁「味噌溜」,甘醇甜全是來自天然釀造。

[碧螺春磅蛋糕] 扎實手工自製磅蛋糕,吃到獨特香氣的三峽碧螺春茶香。

[碧螺春霜淇淋]使用三峽百年茶行的碧螺春綠茶加上禾乃川豆漿製成。

[禾乃川豆奶酪]是假日限定的經典商品。

 

延伸閱讀: 

導演帶路遊三峽-島內旅行散策(一)

跟著三峽職人 體驗五感生活-島內旅行散策(二)

 

摘自《科技生活雜誌》2018年12月號208期

文/于娜麗莎 攝影/陳柏安 照片提供/甘樂文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