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今年最搶手的新興職務是什麼工作嗎?臉書動態上不斷冒出永續議題,線上搜一下「永續管理師」的課程,中原、逢甲……班班額滿,SDGs和ESG可說是繼元宇宙之後的當紅關鍵字。

事實上,永續並非太新的議題,從上世紀就已意識到人類對地球、對低開發國家地區剝削太過,喊出節能、愛護地球……,然而當時對大部分人來說並無切身感受,而多流於口號,直到近年氣候變遷帶來的災難加劇,有了切身之感,才愈趨受到重視,而有識之士更早在大眾有感之前,已付諸行動。

於2007年創立的「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Taiwan Institute for Sustainable Energy,以下簡稱TAISE基金會),是台灣推動永續的先行者,從教育推廣開始行動,致力加速台灣向低碳經濟社會轉型的非政府組織。我們專訪TAISE基金會的創辦人簡又新,聽他娓娓道來推廣的初心、策略與過程,以及國內外的現狀與趨勢。

碳稅徵收即將來臨,企業又如何因應?邁向碳中和已成為各國政府的目標,更成為企業的關鍵競爭力,尤其是高耗能的製造業,更是攸關生存之戰。其實台灣服務業的就業人數及GDP占比皆超過6成,若國內服務業能開始走向脫碳之路,台灣的永續發展也就指日可待了。本期我們特以房仲服務業為例,細細爬梳作為企業,SDGs和ESG可以如何展開行動,從2010年開始投入的台灣房屋總裁彭培業大方分享,這10多年來為台灣社會投入的點點滴滴!

・ 永續=環保?
・ ESG=做社會公益?
・ ESG=為品牌形象而做?
・ 碳稅,等出口再繳?
・ SDGs與我個人無關?
・ SDGs和ESG你說得清嗎?

面對上列議題,你分得清楚嗎?希望透過這期的報導,對永續發展有個概略的認識,也希望能啟發企業與個人的行動,一起從當下可行的項目開始做起,冀望因氣候巨變而導致台灣島縮水成香蕉島的預測,永遠不會有到來的一天。


如何培育下世代永續人才?

永續不等於環保,而是「在經濟發展的同時,要兼顧社會公平正義與環保永續」,曾任國內第一任環保署長的簡又新一語破題,點出永續的定義,離開環保署之後,在國外遊歷多年,看見國外在永續上的發展,於是返台後創立TAISE,投入永續的使命,這些年來做了哪些事情呢?台灣與國際間目前的發展又如何?


從環保署到TAISE 複製教育推廣經驗

「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Taiwan Institute for Sustainable Energy,以下簡稱TAISE基金會)董事長簡又新回憶,於1987年當任環保署長時,亞洲四小龍之一的台灣還沒有環保概念,環境被破壞得很嚴重,環保署因此成立。

當時的台灣沒有汙水下水道,沒有一座合格的焚化爐,也無合格的垃圾掩埋場;相對於歐洲,關心的面向已從環境面提升到社會面。然而與此同時,因全球化的緣故,許多跨國公司到較落後的地方予取予求、雇用童工、破壞環境等,聯合國關心此狀況,於2000年設立「聯合國全球盟約」(The United Nations Global Compact , UNGC),以環保、永續為核心,聚焦在環境面、社會面到經濟面,發展得很快。

在他離開公部門之後,有感於「永續」從中央到地方遲遲未受重視,為了讓政府、企業及大眾重視起來,就如同他早年出過的一本書書名《意識、共識、興環保》所點出的重點,「有知識才能凝聚共識」,如何匯聚共識呢?於是他從「教育」與「獎勵」著手,意圖複製在環保署做環保教育推廣的經驗,於是在2007年創立了TAISE基金會,成立的第一年就舉辦「台灣企業永續報告獎」。

「淨零峰會暨數位氣候行動獎」啟動儀式,圖為貴賓合影,左起依序為TrendForce集邦科技董事長林啟東、資策會執行長卓政宏、DTA理事長
陳正然大使、經濟部次長兼台灣電力公司代理董事長曾文生、TAISE董事長簡又新、智庫驅動執行長劉嘉凱、台灣網路資訊中心黃勝雄董事暨執行長。

 

從比賽開始,對參賽與評審都是教育,推廣工作為什麼從辦「報告獎」開始?簡又新解釋,「沒有報告,怎麼知道做的是不是永續」?首屆比賽全台只有16家企業參加,5家得獎,由此展開永續的教育推廣使命。4年後,推出「台灣企業永續綜合績效獎」。從TCSRA 台灣企業永續報告獎、TCSA 台灣企業永續獎,到GCSA 全球企業永續獎,期望透過籌辦這些比賽,鼓勵企業以大帶小,因為國際品牌公司做永續,是包括它的上下游廠商也都必須做永續,由此擴散出去,累積永續績優量能,例如台積電。其後又陸續推出多樣比賽,捲動全民參與。

與此同時,他也培訓評審,因為擔任評審一職,「他必須知道要評什麼,對基金會來說也是一種教育的方式」, 評審包括台灣相關領域的知名人士及培訓的評審志工。截至目前上過培訓課程的人數高達7,000多人次,從大學生、教授到企業的董事長、總經理都有,基金會有嚴格的評選制度,分為金、銀、銅級,目前尚未出現金級評審。單2021年就有802人擔任評審。

TAISE基金會做全盤的教育工作,以比賽、頒獎等鼓勵的方式讓大家參與進來,例如2021年辦了大大小小共11場比賽,包括企業永續比賽、永續行動比賽、教授們的教案比賽、學生的比賽、繪畫比賽……還有14場論壇,參與國家超過70國。

2020第四屆台北金鵰微電影展,獲獎企業代表共同響應採用多媒體形式宣揚永續價值。


夯爆的培訓課 從6年前開始

TAISE基金會辦理招生滿額約700餘人的「企業永續管理師證照培訓班」,今年湧入1,700多人報名。回想6年前開辦之初,知道「永續管理師」的人並不多。這門課上完可領結業證書,但仍得參加證照考試。約有9成的學員可通過考試,累積至目前發出的證照僅580張。

有鑑於台灣當前在永續方面最大的困難,在於缺乏永續、零碳、氣候變遷等領域的人才,因此TAISE基金會正籌備開新班「氣候變遷因應管理師」,12周的課程結業後,通過考試可取得與英國標準協會(BSI)連結的國際證照。氣候變遷是永續的一環,這門新課程將更深入氣候變遷議題。此外,還有企業永續菁英培訓班、提升企業永續競爭力研習系列課程等。

「2018企業永續菁英培訓班」臺北大學進階課程,實體課程訓練一批新的永續菁英種子。

 

簡又新表示,TAISE基金會辦的比賽、課程並非單純為了比賽、開課,而是希望透過這些來自全國各地的參加者,經過比賽的參與、培訓課的學習,更深入地認識永續,然後散播到各地去。

國中小學生用畫筆守護海洋,氣候變遷繪畫作品首次進駐高雄科學工藝博物館。
 


推廣永續的策略

為凝聚喚起全民的永續共識,基金會擬訂推廣策略,鼓勵先行,例如舉辦比賽;其次是教育面,例如各項培訓課程;第三步建立平台。

2019氣候變遷國中小種子教師研習營。

小小永續工程師暑期營隊,學生熱情投入SDG桌遊。

 

目前TAISE基金會有四大平台,一是結合產官學研100餘家左右,成立A‧SDGs永續發展目標聯盟,致力拓展永續精神至全台每個角落,以期讓社會大眾深入了解永續行動的重要性,期許每一個國人都能成為具有永續思維的永續公民;二是台灣企業永續研訓中心,辦理提升企業永續競爭力研習系列課程,提供最新趨勢,提升企業員工實務知能,落實企業CS與CSR文化,協助企業儲備永續經營的動能;三是台灣企業永續學院TACS,與大學簽署MOU合作備忘錄,目前有台、清、交、成、師大、逢甲、淡江、中原等39個合作學校,擬定「健全大學治理、培育永續人才、引領創新研究、連結國際在地」4大目標,搭建大學間的溝通平台,並橋接政府、企業及其他非營利組織的資源;四是台灣淨零行動聯盟,有台積電、鴻海、台泥、亞泥等27家企業加入,占國內碳排放企業20%,將接軌國際永續趨勢、引領台灣永續風潮,並呼應聯合國及國際2030、2050年減碳及淨零目標,作為一個溝通與交流的平台。

簡又新也透露正在籌備的「台灣淨零排放標章」,依國際標準規則所制定,在2030年之前,公司、大學、組織等總部若承諾達成淨零、無排碳目標,即可獲此標章,今年6月即將推出,第一批有10多家公司取得。

產官研界代表齊聚,啟動「台灣淨零行動聯盟」。


ESG國際趨勢

在Covid-19疫情爆發之後,因許多地方封城鎖國,許多企業意識到要好好照顧勞工,所以在企業永續ESG的S(Social)社會面向提升不少;其次也因為疫情,讓很多人將ESG列入公司好壞的評估,作為投資的重要參考,例如特斯拉是全球市值最大的公司之一,最近卻被美國標準普爾500 ESG指數踢出名單,關鍵因素與工作環境條件、種族差別、對自動駕駛有關傷亡調查的處理,及未公布低碳策略和商業行為準則相關資訊等有關,導致股票大跌8%。

南韓首爾商會訪台,拜會TAISE,了解台灣企業永續發展推動成果。
 

簡又新指出,ESG牽涉到實際的經濟效益,有很多的投資基金掛上ESG當招牌,但做3項評估與做27項評估是大不同的。由於ESG標準眾多,莫衷一是,國際財務報導準則基金會(IFRS)於2021年聯合國氣候峰會COP26宣布旗下成立國際永續準則理事會(ISSB),為全球金融市場制定ESG資訊揭露標準。這也將影響國內ESG的發展。

2019 SDGs國際營隊「2019探索台灣-永續狂想曲」,參訪潔淨電廠-台灣電力股公司林口發電廠。


SDGs與ESG進程 台灣跟上腳步了嗎?

TAISE基金會做過一項調查,減碳與永續,幾乎是所有參與投票者都投的選項,可見已達社會共識。簡又新認為,台灣對永續的關注與投入,今年呈飛躍性成長;十多年下來,台灣企業做得很好,卻不能鬆懈。


簡又新:台灣最大的風險在永續轉型,若是未能成功轉型,將關係到國家的榮衰與存續。

隨著總統蔡英文2021年4月宣達2050年全台達成淨零排放的目標,以及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COP26落幕,今年政府規劃了2050年淨零碳排路徑重大政策,將在科技研發和氣候法治兩大基礎上,推動能源、產業、生活及社會四大領域的轉型,加速淨零排放的進程;並將推動民眾從食衣住行的消費行為作為減碳生活轉型的重要工作,包括購買標示碳足跡的商品,藉此促成產品減碳模式。

「全球企業永續論壇」計有37位董事長、38位總經理、20位副總等企業代表及12國大外使出席盛會。

 

外交部、國發會、行政院環保署、科技部、農業部、內政部營建署、經濟部工業局及能源局等國內幾大中央部會積極參加今年8/12-14舉辦的「2022亞太永續行動博覽會」,包括2022亞太永續行動展、2022亞太永續行動論壇、2022亞太暨台灣永續行動獎,並推廣「先大後小」、「以大帶小」的政府政策,由大企業帶領上中下游供應鏈,透過不同產業的群聚合作,從碳盤查、製程改善、循環經濟的利用、能源的轉型等面向,協助產業往淨零邁進。

基金會希望透過博覽會交流國內外最新ESG及永續行動資訊,也讓社會大眾深入了解永續行動的重要性,將影響每一個人的食衣住行育樂各面向,藉此期許每一位國人都能成為具有永續思維及行動的永續公民。

這場從生活、生產到商業模式的全方位轉型大工程,你跟上了嗎?

即將於8/12-14舉辦的「2022亞太永續行動博覽會」,將有亞太地區之各領域單位參與。

 

摘自《科技生活雜誌》2022年夏季號 235期 文/許佩玟 圖/黃國倉攝‧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Gerd Altmann(Pixabay)提供

延伸閱讀

【永續浪潮】台灣企業ESG的黃金十年 你跟上了嗎?
【永續浪潮】第一家落實ESG+領航行動的房仲業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