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夏季是破全球氣候紀錄的一年,世界氣象組織(WMO)9月發布最新數據,6-8月是有紀錄以來最熱的夏季,海洋也在8月創下海表溫度最熱月紀錄。熱浪、旱災、洪災等氣候災難可以在全球同個區域同時重磅登場。聯合國祕書長古特瑞斯警告,「氣候崩潰已經開始」!不禁讓人憂心忡忡:未來的地球還適合人類居住嗎?減碳已到了刻不容緩、人人有責的當下,各國是如何面對迫在眼前的全球危機共業?

為了加快淨零轉型的速度,許多國家已將碳費、碳稅列入重要考量,例如歐盟在今(2023)年5/16日正式公告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10月開始試辦,2026年正式實施。初期僅用於鋼鐵業,後來擴大到水泥、鋁、肥料、電力、化學品等多個產業。這對臺灣有什麼影響呢?例如螺絲螺帽產業就受到直接衝擊,銷往歐美國家必須繳納CBAM。

與此同時,國際綠色供應鏈逐漸形成,許多國內外大廠紛紛加入RE100(全球再生能源倡議,邀請全球企業公開承諾100%使用再生能源為目標)、EP100(全球能源生產力提升倡議,邀請全球企業公開承諾提升能源效率100%)、EV100(全球交通載具電動化倡議,邀請全球企業公開承諾在2030年前達成100%交通載具電動化,以降低傳統載具所生產之燃油排碳)等氣候倡議,要求供應鏈廠商減碳,因此,減碳已不僅是環境議題,更攸關產業競爭力。凡此種種都深深衝擊國內產業,臺灣如何因應呢?

2021年世界地球日(4/22)總統蔡英文宣示,2050淨零轉型是全世界的目標,也是臺灣的目標;2022年3月行政院分別公布臺灣2050淨零排放路徑及策略總說明,同年12月公布12項關鍵戰略行動計畫;今年2/15日總統公布氣候變遷因應法,納入2050年轉型目標,行政院院長陳建仁上任後簽署的第一份公文就是攸關4年的「淨零排放路徑112-115綱要計畫」,牽動9個部會、743億元……。

行政院副院長、同時也是國家永續發展委員會副主任委員鄭文燦在「2023亞太永續博覽會」的「永續國際高峰會」,娓娓道來近年國家因應氣候變遷的政策舉措,同時指出「臺灣是第18個宣示淨零轉型目標的國家」,在在可見政府將淨零轉型列為非常重要的目標。

除了政府的因應之外,極端氣候帶來的衝擊與碳稅等等新措施,企業也陸續正視並納入企業治理與目標,甚至早已積極投入淨零轉型的行列,於此,國內有何先行軌跡可資參考?政府或民間有何輔導資源或工具?

極端氣候的影響,已到了人人日常有感的程度,舉凡豪雨、連續乾旱、手搖飲禁用塑料杯……作為個人如何參與減碳行動?在今年的炎夏,這些議題由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TAISE)所舉辦的「2023亞太永續博覽會」中,被熱烈討論。

為了「讓世界看見臺灣的永續活動,並將永續精神推廣深入全民生活」,TAISE集合中央、地方政府、企業、大學、NGO等120個單位、超過400個攤位,於臺北世貿一館舉辦「2023亞太永續博覽會」,透過多元展覽與活動,傳達永續理念,也觀摩產官學各界的永續作為,促進跨域對話,共同攜手邁向淨零的未來。

博覽會期間舉辦6場高峰會、12場永續論壇,分別探討各產業ESG實踐、生物多樣性、潔淨能源、醫療永續、淨零轉型、低碳生活等主題,這期封面故事即擇其部分重要議題來深入報導。博覽會主辦人、TAISE董事長簡又新表示,希望透過博覽會各項精彩展覽與論壇、工作坊,統整臺灣公私部門致力推進永續的軌跡,更要展現出「臺灣永續國家隊」的行動力。

博覽會中,分別頒發亞太永續行動獎68件績優行動方案,台灣永續行動獎279件。此外,為鼓勵所有民眾實踐永續生活,會場內也推出「金鵰永續微電影展」、「氣候變遷國中小繪畫創作比賽畫展」,以及由各參展單位舉辦的多項手作與互動活動。TAISE期待透過獎項和博覽會,讓國際看到我國政府和民間的用心,並創造更強大的正向影響力,更落實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第17項(SDG17)的「永續夥伴關係」。

這期封面故事,我們分從生物多樣性、政府政策端及淨零轉型之輔導資源、個人行動參與等面向來探究。

 

摘自《科技生活雜誌》2023年秋季號240期 文/許佩玟 圖/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提供

 

 

延伸閱讀

【永續行動】生物多樣性,企業最新必修課

【永續行動】碳有價的時代來臨

【永續行動】永續環境,個人如何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