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台中烏日共生宅的「愛自然」餐廳,主要在供應入住長者及周邊社區住民的營養餐飲,去年底餐廳的襄理溫辰豪加入後,再導入節氣飲食,為長輩一年四季營造順應節氣的自然健康好生活。究竟何謂節氣飲食?如何營造順應節氣的樂齡生活?

何謂「節氣」?

節氣,是東方文化淵遠流長的生活型態,它展現出東方民族如何與自然環境共生、共存、共長的精神。從餐飲角度為切入點,節氣與飲食的關係,正是一種人與大自然之間「平衡」與「和諧」的對話象徵。

東方的節氣又可細分為24節氣,每種節氣都包含著古人的生活智慧與當時的生活環境,人們在不同的地理區域條件下,從春、夏、秋、冬四個季節循環更替,找到如何順應大自然的生活模式,進而衍生出各種不同的地方風俗與生活文化,「飲食」正是這種生活文化最直接的表率之一。

「節氣」與「飲食」的關係

節氣飲食」真正的內核心是在於人們去觀照自身所處的自然環境,然後順應這個節氣變化,調整自身的飲食方式,也是一種「呷東西要著時」的概念,不吃非當季的食材,也不用傷害環境的捕獵、烹調等方式,來做食品的製作過程。

此外,台灣也是以農立國的國家,古早農庄的生活都是汲取天地之間的元素,透過簡單直接的方式將食材轉變為各種賴以生存的食品,例如;五穀米飯、客家娘惹糕等。順應節氣而生活,在合勤共生宅的愛自然餐廳正在一步一步的上演,手作天然食材,不摻入過多的人工料理,有的只有懷抱著職人之心的廚師們走在堅持做最天然料理的道路上。食材與每種節氣之間的關係,都是廚師們在研發餐點上的最終考量。

有鑑於節氣飲食對於我們的生活文化影響如此之鉅,因此我們的餐廳在2020年底開始將節氣的概念導入餐品的製作過程,側重在餐點的質感提升,以及內在東方文化的展現,將餐點內容逐漸導向「庶民的美食」。傳統式的菜色在我們的廚師眼中,都是可以將其昇華為獨具特色的節氣菜品。

節氣生活 愚公移山的精神

生活是一種自我價值的展現,它涵蓋了諸多面向,較常見的是從「食、衣、住、行」此四個主要的構面去發展。在愛自然的節氣生活當中,展現的是對於「食」的考究。從食材來源的選擇,到烹調的技法,從來都不會是簡單的事。

例如最基本的豬肉丸子,都是廚師們在備餐的時間內,經過人工不斷的鍛打而成的漿狀,再親自一顆一顆的手捏成型,耗時近3個小時才能完成,如此費工的程序,在如今速食文化當道的餐飲界來說,可說是一種反其道的「愚者」行為。但正是具備這股傻勁,我們才能做到對於自我品牌的承諾, 也就是「堅持手作、健康無毒的天然食材」。

互動投入的節氣家宴

「家宴」是現代用來取代傳統飯店式的BUFFET 用餐模式,愛自然的家宴鎖定在3-40人以內小型的自助式用餐體驗,以往的BUFFET宴席動輒100人起跳,但是在我們的家宴更注重的是用餐客人之間的互動方式,因此形成了「餐食」、「顧客」、「服務團隊」三者之間的良好互動關係。

在這裡,顧客普遍都是一個家族成員,又或是同一個工作部門的團隊夥伴,圍繞著以「餐食」為中心的互動關係,藉由服務人員所提供的「講菜」、「介紹」及「活動」,每一位顧客彼此之間的互動得以被昇華為更緊密的家族關係。

從食材來源的選擇,到烹調的技法,烏日共生宅的愛自然餐廳皆以營養健康及順應節氣為中心原則。

樂齡人生與節氣生活

在上述所提到的節氣飲食、節氣生活,都是促使現在的人們更注重到生活應該如何反璞歸真,人們所吃的餐食如何回到最原始、簡單質樸的狀態,這與合勤共生宅的共生、共榮起著頭尾呼應的效果。在合勤共生宅的內部,強調銀髮族在第三年齡後的生活,應該朝著終身學習、自主尊嚴與獨立的生活方式前進,而順應著節氣過好生活的概念,正是把樂齡人生的精神發揮至最佳狀態的推手。

在共生宅內的樂齡生活,希冀的不只是銀髮族群在這個環境能找到第三人生的生活意義,更重要的還有將山林農家的純樸生活,藉由高齡者的生活記憶,將其重新塑造、萃取其內核最精華的元素。

高齡者可以透過參與餐廳的做餐食體驗,亦可參與烘焙坊的糕點製作,在咖啡廳學習手沖咖啡等各種實作的實務活動,高齡者不再只是一個需要被服務的個體,他們可以反過來成為服務力的提供者,形成中高齡的人力資源庫,讓中高齡的人力資源得以被最大程度的活化和彈性運用。

摘自《科技生活雜誌》2021年3.4月號 231期  文、圖/溫辰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