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跨領域學習從產業界到教育界,已經震天價響喊了多年,即將在今年9月正式施行的108課綱,撼動從小學到高中的教學方式,在這一波教育改革新浪潮中,「學習跨領域、貼近生活情境」是新課綱重要的變革亮點。

跨領域學習,作為一種學習模式,以主題教學取代分科學制,培養學生在真實的生活情境中,運用知識面對挑戰、解決真實的問題的能力。跨領域學習於12年的基礎教育,主要在學生能力的啟發與探索;而高等教育則將重點放在研究、發展或應用。

說到跨領域,好像人人都熟悉,但指涉定義似乎又各有不同。對學校教育來說,設計思維是重心;對工研院來說,系統整合、跨組織學習是核心。清華大學服務科學研究所所長王俊程認為,跨領域要處理的往往是未知的事情,「需要遇見、碰撞、對話、連結,做很多沒有KPI的事情」,因此,跨領域學習的目的是「以人為本,運用科技來探討如何解決人類的問題」。

對於跨領域人才需具備的能力,據經濟部「99年產業專業人才發展推動計畫」的定義,「是指具有兩個或兩個以上專業(或學科)的基本知識和基本能力的人才」;新竹企經會祕書長周吉人認為,以某專業為主軸,其他領域多所涉獵,願意持續學習,不太強勢、也不會太外行,可以跨領域溝通;工研院產業學院執行長周怡君提出,需具備彈性的思考,能跨領域溝通,並進行統整的能力;王俊程則定義,具備至少一項專業,懂對方的語言、能溝通,彼此合作共創價值。

基礎教育的跨領域課程還有待學校、教師、學生與家長共同努力,但實務及應用面的跨領域學習與合作早已在產學研各界展開,跨領域已逐漸成為產業競爭力及經濟發展的核心所在,從產業問題的解決與產業升級、新科技的導入與應用、產業的新模式與新趨勢……等,都有各界共同努力的軌跡。而全台第一個以跨領域為主軸成立的研究所及培育產業關鍵人才的工研院,多年來培育出的創新人才,已在社會與產業各領域嶄露頭角,點燃火花,闖出新氣象。在民間則有新竹市企業經理協進會默默耕耘,提供上班族跨領域學習的管道。

這期封面故事透過產、學、研三方的專訪報導及案例分享,來釐清「跨領域學習」,同時思索未來可以應用發展的新方向,為個人乃至台灣產業突破創新,發展無限可能。 

 

摘自《科技生活雜誌》2019年6月號 213期 文/許佩玟 圖/Gerd Altmann(於Pixabay)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