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大陸的形狀像隻蝴蝶。在億萬年前,澳洲從「盤古大陸」分離,獨自漂向南太平洋。雖然海流與季風讓澳洲得以接觸外界,然而實體的孤獨使這個「亞大陸」上的動物與植物獨立發展。那麼,澳洲生物演化的過程是如何呢?突發的大量外來物種和人群又造成何種的衝擊呢?而在新世紀中,再次與外界斷絕交流的大島國又將何去何從呢?

澳洲大陸的形狀像隻蝴蝶。

前世

在七大洲之中澳洲的面積最小;雖然與南極洲同樣為大海環繞,但是澳洲位於亞熱帶、且有東澳暖流與西澳涼流調節氣候,使生物得以大量繁衍。大洋阻隔了陸地生物的遷移,於是在澳洲保留了許多古老的生態。擁有育兒袋的袋鼠與袋熊、懶洋洋啃尤加利葉子的無尾熊、嘴巴扁扁的鴨嘴獸、神祕的河口鱷、高大的鴯鶓、以及小巧可愛的企鵝,都是澳洲的瑰寶。


澳洲的瑰寶──懶洋洋啃尤加利葉子的無尾熊

擁有育兒袋的袋鼠

小巧可愛的企鵝

高大的鴯鶓

 

澳洲的海岸線總長度25,000公里,在世界上名列前茅。澳洲還有世界最大的珊瑚礁──大堡礁,曾被列入世界七大自然奇觀。珊瑚礁覆蓋海洋0.1%面積,卻占有1/4海洋生物,漁產豐富。澳洲遠離太平洋火環,而珊瑚礁也是天然的防波堤,因此澳洲少有地震與海嘯等天然災害。

大洋不能阻擋人們的好奇心與擴散的慾望;於是在6萬年前冰河時期,人類搭乘小木筏經由莎湖陸棚(Sahul Shelf)登陸了澳洲。我們的祖先智人生存力強;當他們離開東非走向世界時,使其他人種(如克羅馬儂人、尼安德塔人)逐漸滅絕,同時也把1噸重以下且無法馴養的動物獵殺殆盡。在4萬年前,最早的居民甚至使澳洲的巨型動物(Megafauna,體重大於44KG)全面消失。

澳洲擁有總長度在世界上名列前茅的海岸線,珊瑚礁覆蓋海洋0.1%面積,漁產豐富。

600年前鄭和的艦隊曾短暫拜訪過澳洲西北部;17世紀初歐洲人發現澳洲,18世紀末英國人大舉遷入,並帶來了野兔、鱒魚、美麗諾羊、馬、牛和狗等四處放養,而永遠改變了澳洲的生態。

古人殺生只是為了求生存。進入農業社會後,人類飽暖思淫慾,對物質的需求更高;當進入工業社會後,人類更是縱欲,對環境的傷害就不可回復了。其實人的本性不壞,和動物一樣不貪;但是現代的人性已經不如自然人,可能更不如禽獸了。

 

澳幣

今生

澳洲的農業很發達;由於人口密度不高,於是大片的農場以量化方式耕種,酪梨與芒果都用機械採收。水果產量太大,銷售市場太小,農場主甚至用水果來釀酒。廣大的牧場中,牛羊悠然啃草;牛肉、牛乳與羊毛的外銷,是主要的外匯來源之一。

所有的生物都想移居到較好的地方去生根、發芽、繁衍、茁壯,人類也不例外。在2018年由新加坡做的一份調查指出,澳洲是人們最想移居的國家之第五名(台灣第七名);物產豐富且科技發達,適合養兒育女;好山好水好人情,適合養老守終;難怪從大航海時代開始,就有許多人嚮往移民到澳洲,重新開始人生。

17世紀以前,澳洲只有數十萬人;然而歐洲人為了減輕人口壓力(如運送罪犯與自由移民)與生活享樂(如狩獵與開礦)而擴張空間,使得澳洲人口暴增。今天的澳洲達到2,500萬人,加上外來物種的大量增生,使得澳洲的土地與原生生物倍感壓力。

為了養牛,澳洲各地超抽地下水的情況很普遍,使得土地日益乾旱。為了打獵而縱放野免,在數十年間野免由數十隻繁衍至八億隻,吃光了草根,使澳洲的沙漠擴大。人類帶來的家貓會捉老鼠,也會獵殺無辜的蛇、蜥蜴與昆蟲,對生態造成巨大的傷害。

大堡礁原是寶貴的漁場,也因為農業汙染與全球升溫而造成大量白化,使漁獲巨幅減少。澳洲周邊海域原有許多鯨豚,也在百餘年間被捕殺殆盡;人們為了取樂,直至今日尚有許多快艇在沿海釣魚。當海洋生物的棲息地或食物鏈遭到破壞時,造成生態浩劫,終將威脅人類的生存所需。

人類曾經像毛毛蟲,不知為何而活,只會努力進食;讓生命自動呼喚牠,等待蛻變與成長的最佳時機。然而快速繁衍、數量龐大、不知節制的毛毛蟲將使綠地荒蕪,讓自己的族群滅絕,從而使化蝶成為不可能的夢。

 

河口鱷成為擺設品

 

化蛹

20203月初,我從澳洲回到台灣。接著新冠肺炎狂暴地摧殘人類,各國紛紛拉下鐡門,隔絕了病毒的擴散,但也封鎖了人們的透氣空間,自此世界進入了暗黑紀元。

雖然澳洲也受到衝擊,卻很快地穩定下來,成為防疫卓有成效的國家之一;更與紐西蘭組成紐澳防疫隔離圈(Trans-Tasman Bubble),而台灣也有幸被列入安全來往的國家名單之中。

重創人類的病毒原就存在於自然之中。遠古人類為了生存而攻擊其他生物,但不致於過度破壞環境;近代人則不斷侵害其他生物的生存權利、恣意開發農礦用地,以及食用野生動物以滿足口慾等作為,讓藏在地球深處的怪獸如天花、伊波拉、愛滋與禽流感等輪流出擊;而新冠病毒正是2020年大自然的回馬槍!

地球之母蓋亞已經一再警示我們,一切的不當作為最後都會反撲到人類的身上。科學家認為人類正在進行地球上第六次生物大滅絕;若我們再不控制過度消耗與擴張的行為,人類將隨著萬物一同滅絕!

人類也曾利用病毒作為工具,去傷害人類(如生化戰)與其他生物!當澳洲野兔的數量失控時,澳洲政府使用「兔粘液病毒」消滅了99%的兔子;但是第2年用同樣方法防治時,只有90%的效果;到後來兔粘液病毒已然無效,因為兔群已經產生了「群體免疫」作用。在2020年的新冠病毒肆虐期間,英國原先想使用群體免疫順應病毒,卻付出數萬人死亡的慘痛教訓;畢竟人命無價,不可用來做實驗!

病毒極小,甚至不能稱為生命體,因為它不會生長,只能奪取細胞中的養分而行複製。從生命的歷程看來,人類也是地球的病毒!我們不斷地取用宇宙中唯一藍星的物質與能量,在數萬年間由數千人複製成數十億人;過度的消費與貯藏,把地球挖得百孔千瘡;沒有為地球帶來好處,卻消滅了一半以上的動植物,並耗盡了地球數十億年來貯存的能源。

新冠病毒使各國封閉邊界、人們隔離在家中,就像是毛蟲被鎖在蛹裡面。然而,在蝶蛹之中,毛蟲在變身、在成長、在醞釀與等待。新冠病毒幫人類化蛹,給了我們沉潛的歷練,也是讓我們重新思考並轉化的契機。最後,經歷了壓力的蟲子終於成熟、破繭而出,成為美麗的蝴蝶。危機常是轉機,更要把握時機;在這次疫情中,人類是否領悟了大地之母的苦心呢?

 

成蝶

澳洲少雨而乾燥,天空常是藍的。城市很寬,大眾運輸便捷,人民愛騎自行車;重農業、少工業、汙染輕,讓水與空氣都很清潔。難怪在世界宜居城市中,雪梨與墨爾本都位列Top 10之中!

2020年初,澳洲南部發生了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森林大火,燃燒面積相當於5倍台灣的土地,超過10億隻野生動物及數千億隻昆蟲死亡;重要的生態環境毁於一旦,需要數百年時間才能復原。

乾燥是大火的源頭,而澳洲乾燥的起因仍然是人為的:煤炭出口與石化燃料使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畜牧業排放沼氣並超抽地下水,加上氣候變遷使雨量減少,都是澳洲大火的近因。

澳洲的大火增加了地球的碳排放量,煙塵甚至飄向2,000公里外的紐西蘭而造成汙染。幸而一場及時雨撲滅了火勢,並帶來了生機;植物又冒出了綠意,而蝴蝶也開始在草叢中飛舞。

對澳洲這塊福田,恰似神賜給選民那流著奶與蜜的應許地,人們應該用什麼態度來面對這份厚賞呢?印度文學家泰戈爾提出警語:「蜜蜂從花中啜蜜,離開時營營地道謝;而浮誇的蝴蝶卻相信花是應該向他道謝的。」莊子夢見自己變成蝴蝶,醒來後卻不知人或蝶才是真身。無論如何,如果人是蝶,則家庭就是花;若澳洲是蝶,則地球就是花。花給予蝴蝶生命所需;花愛蝶,蝶應更愛花。

澳洲人民對這塊土地的態度是和善的。南澳洲州政府希望在2025年達到75%的電力由再生能源而來,特斯拉公司更投資了大筆資金在澳洲建立了世界最大的鋰電池貯電廠。事實上在鄉間小鎮上,家家戶戶早已在屋頂裝設了太陽能板,在院子裡用貯水槽接雨水與回收廢水,使能源與物資更能永續。

英國諺語說得好:「愛恰似一隻蝴蝶,牠趨向喜悅之地,並將喜悅帶給這個地方。」若是愛惜我們的所在,大地將向我們展開她的美麗,如蝴蝶之翼!

澳洲人是幸運的,土地廣大、資源豐富、人口密度低、民氣和諧、國家獨立、單一的國土,在在都值得各國羨慕。澳洲自1901年建國後不曾發生過內戰;雖然曾派兵遠赴歐洲戰場,並在新幾內亞與日軍遭遇,而兩次世界大戰都沒有波及本土。地處世界之外,澳洲是許多人心目中的烏托邦與桃花源;但是地球似乎愈來愈小,蝴蝶總是很容易飛入隔鄰的花園中。

新冠肺炎之後,全球性的經濟困難與糧食危機已經顯現,地球暖化還在繼續,澳洲絕不能置身事外。宋代詩人張孝祥在〈水調歌頭泛湘江〉一詞中寫道:「蟬蛻塵埃外,蝶夢水雲鄉」,似乎正是澳洲的寫照。蝴蝶已經重生,讓我們拭目以待,這個南太平洋大國在解封疫情之後,如何脫胎換骨、振翅高飛,以盡其神聖的世界公民之責。

 

 

在澳洲的鄉間小鎮上,家家戶戶早已在屋頂裝設了太陽能板,使能源與物資更能永續

歷史不可能重來。氣象學家羅倫茲發現了著名的「蝴蝶效應,提示我們若能在思想與行為上產生微小的改變,長久之後將對世界產生巨大衝擊。我們總認為自己人微言輕、可有可無;但是只要相信自己並立即去做,即使沒有立即的影響,我們的人生與地球的未來仍將會大不相同。

 

作者簡介:謝迺岳

現  任: 新竹市科學城社區大學專任講師

刊物連載: 科技生活雜誌、未來少年雜誌(台灣)、動手做報(上海市)

電視節目: 科學小原子(原民台16)、遊客家搞科學(客家台17)、TV課輔班(世界台82)

定期課程:科學小玩家(每周六上午9-12時)

報名專線:科學城社區大學 03-66634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