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年底我在古巴小鎮卡馬圭,小鎮各個角落都有教堂作為方向的指引,很容易辨識。同時也多半有鐘聲定時告訴居民幾點了,這是舊時代的重點。因為舊時代家家戶戶沒有時鐘和手表,就靠教堂的鐘聲作為生活作息時間。

走到天主教堂,發現旁邊似乎有個圍牆,走進去發現是1894年設立的。這一年清日海戰,雖然清朝船艦砲利,也用了清朝送到歐美留學的學者專家出征,結果還是打輸了,隔年簽下割讓台灣給日本的條約,被統治50年。

其實,歐洲的墓園都很有特色,愈是名人墓園,布置就愈藝術性。有一年我們去葡萄牙在里斯本搭最有特色的小電車,一路坐到最後一站,居然是墓園,而且大多是名人的墓園。聽說巴黎的一個墓園有很多音樂家葬在裡面。

這回也見識了共產政權下的古巴墓園,還發現有中國人也葬在裡面。其實在古巴的哈瓦那有華人城,過去聚集很多華人,現在則已荒蕪不存,特別是疫情開始後,華人全走光了,成為荒城。
 

墓園內大部分是老年人,也有年輕人,甚至還有把亡者心愛的寵物,做成石雕陪伴主人!

這次我的旅行遇到一位「潘潘」,40來歲,她辭職環遊世界,原因是她的好朋友,一個個意外猝死,讓她大澈大悟,決定辭職去環球旅行。

她的感悟是:棺材是只裝「死人」,不是裝「老人」或「病人」!

這次我帶著父母、伯父和大弟,先到墨西哥參加亡靈節,把他們的遺照和生卒年放在2個祭壇:青年旅館和墨西哥郵政總局。

我用中英文書寫了:人生有兩次死亡,一次是身體生理上的死亡,另一次是人們忘記他們了,永遠不記得他們。後者最嚴重,因為他們過去的貢獻,完全被後代子孫忘記了,或是根本不知道!

我正致力推動「書寫自己∕長輩的生命故事」,以時間為縱軸、事情為橫軸,依據這份大事年表,逐一填入每一年的大事記∕故事,形成很有系統的生命故事。

 

 

潘國正,喜歡逛街(看東看西/城市觀察),喜歡旅遊(寫東寫西/文化采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