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images/article/

為了去中南美洲旅行,護照必須重辦!8月初前往老朋友開的大明照相館,請蕭老闆為我拍護照用的個人相片!我們大概有近20年沒見面,看到依舊年輕的蕭榮俊,非常親切,還是那麼友善、客氣。

當年我在中國時報新竹採訪處服務,採訪寫作的辦公室,就在照相館旁邊的巷子裡面。我們進辦公室前,都會先走進照相館沖洗底片。當年的歷史現場,一一浮現在我的腦海……。

新竹縣市採訪處最高多達11位同事、1位特派員及10位記者(現在新竹縣市只有3位,由桃竹苗4縣市特派員指揮調度,縮編到過去的1/4)。我們那個年代,可以說是個軍容壯盛,且連年得到全國性新聞獎:包括吳舜文新聞獎2次、海峽兩岸新聞獎首獎、金鼎獎即時新聞
獎等,眾多榮譽的光榮年代!

以一個地方性的團隊,能夠和眾多全國性的媒體競爭,新竹採訪處的光榮可想而知,很多人都打聽我們是怎麼辦到的?說破了就是我考入交大修讀傳播科技研究所,學到「社會科學研究方法」而來。加上寫論文必須要選題,所以要小題大作,不能大題小作。就連2010年進入竹科廣播公司任職副總經理,兼「愛上新竹」節目主持人,連續3年100-102年拿到廣播金鐘獎,都是同樣的道理。

話說和蕭老闆見面,回味當年同事們跑完新聞,首先把底片讓大明照相館沖洗,沖出來後挑選需要的洗成照片,為照片寫好圖說,最後把稿紙寫好的新聞文字和圖片放進稿袋,由辦公室小姐拿到新竹火車站去寄。記得是下午5點前,拿到火車站的行李房去寄,送到台北萬華車站,總社派人去拿稿袋!

我和蕭老闆聊了一下過去和現在,盡是非常美好、精彩和豐富的回憶。直到86年因為地方中心人事異動,我被調到台北總社為止!

調到台北的不適應。一來已脫離新聞現場,在總社看各地寫來的文稿,核稿,決定刊登版面等,實在很無趣。二來是每天上下班時間是「午一午一」(當時長官陳騰芳之語),即中午1點出發到台北總社,準備總社2點半的編前會議。然後,看稿編報到下大樣(模擬印出報紙的樣板)後,大約晚上12點下班,開車回新竹家中,已經凌晨1點多。洗完澡,東摸西摸到3點前才能入睡,這些都不是朋友或家人可以理解和接受的生活模式。

三來,沒有自己的社交生活,也無法和家人相聚,連吃個午餐都沒人陪,因為妻兒都上班或上學。深感無趣,因而於86年7月結束中國時報的生活,辦理提早退休,再前往上海協助台商朋友,於南京規劃一座烘焙博物館,前後花了3年,這又是另一段故事了!

我在大明照相館內,看到以前的同事陳愛珠女士,為他寫過一篇專訪。聊到現場的數位化後,不論是柯達、富士、櫻花等底片全部垮掉,甚至Nikon、Canon知名的日本廠牌小相機,都莫名奇妙的被打敗,全部收掉了。這真是一個時代的眼淚!

蕭老闆說,其實數位相機是柯達公司自己發明的,沒想到他們死在自己發明的手裡!因此,人們要留意時代的趨勢,一個不小心,就會被「數位浪潮」的新商業模式所淘汰。

台積電創辦人、前董事長張忠謀,2021年出席玉山科技協會20周年晚宴,揭開他60年的領導心法說明:台積電成功的密訣就是「以客戶為主,而非看產品是什麼,商業模式是以客戶而定」。

 

 

潘國正,喜歡逛街(看東看西/城市觀察),喜歡旅遊(寫東寫西/文化采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