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images/article/

接獲好友出版《二戰,工業遺址─新竹六燃》一書,完整且詳細的記錄台灣稀有的戰爭工業遺址。眷村就該只是眷村本身的再利用嗎?其實並不是。根據2005年國防部統計數字,全台列管眷村共有886處。這幾年來,眷村再利用的思維,已經超越開餐廳、咖啡廳、賣牛肉麵的層次。

例如左營眷村「以租代護」,「以住代護‧人才基地」、「以住代護‧全民修屋」、「以住代護‧老屋勞動營」、「以住代護‧眷村民宿」等計畫,至今已修復133戶,媒合91戶進駐建業與黃埔新村,期盼延續眷村豐富的生命紋理與居住機能。讓眷村繼續活起來。

高雄市政府文化局這個政策是非常值得推廣,因為大半的眷村就是「趕人拆除,乾淨俐落,省事不麻煩」,只是當政府接收的房舍「人去樓空,沒有靈魂」。於是高雄市2014年推出「以住代護」計畫突破保存困境,並獲得文化部眷村文化資產保存新星計畫「高雄市鳳山黃埔新村建物整修及展示推廣計畫」及「高雄市左營海軍眷村文化景觀活化及再利用計畫」的支持。

其實,早在1996年立法院已經通過國軍老舊眷村改建條例,預計2001年全部拆除改建,即國軍老舊眷村改建依1996年立法公布《國軍老舊眷村改建條例》,以「蓋大村遷小村」方式,利用公有土地整體規劃興建住宅,更新老舊眷村並安置原眷戶。

1995年我就嗅到眷村拆除的味道,帶著清大、中華大學的學生全面對新竹市46個眷村全面田野調查。我認為只要眷村拆除,眷村文化的氛圍必然消逝。當時做全新竹市眷村調查時,還被懷疑有選舉的企圖,消息傳到國防部眷服處。他們邀請我進總統府會見眷村服處郭重將軍。

郭重將軍是個好長官,他問我為什麼要做眷村田野調查,我說明全台眷村拆除在即,如果不趕快做,未來眷村文化都會消失。從平面的雞犬相聞到鴿子籠式的公寓大樓,而且各眷村全部打散,按階段分配房舍,等於全面全毀昔日的人際網絡。郭重將軍聽了,交待下屬說:「潘老師做了我們做不到的事,請全力協助他完成有意義的工作」,於是全新竹市的眷村自治會就全面動起來,甚至自己開會討論自己眷村的村史,那真是情勢一片大好的年代。

於是我帶著清華、中華的學生,全面投入46個眷村全面普查,蒐集照片、文物和影片。當時的新竹市文化中心主任洪惠冠女士便以這個調查結果作為全國文藝季的活動內容,完成後就形成全台第一座眷村博物館的展示內容。這種先選題、做田野調查、舉辦活動、成立博物館的模式是新竹市獨有的,因此才會有玻璃工藝館、影像博物館和眷村博物館,成為全台的典範。一般文化中心辦的活動都是一次性的,放放煙火、展個覽就結束,就是缺乏這樣的思維,實在很可惜。

話說回來,趙家麟這本書也是經過前置的田野調查,甚至是社會運動(如寡婦樓被拆除等)的歷程,然後有今天以出書方式做初步的總結。這是不容易的事,有人說關心文化的人是「文化恐佈分子」,其實這是一種堅持,一種價值觀的信仰。

當年的眷村田野調查,很遺憾的遺漏大煙囟內忠貞新村(有在平地上的村民)這個區塊,當時對它很陌生且凌亂,只知道北赤土崎新村(俗稱寡婦樓)是聯勤安排許多先生還在戰場上的女性眷屬和孫女,先撤退來台的居住空間。沒想到,趙家麟教授把這個空缺補上,讓新竹市眷村的田野調查更完整,而且還賦予精彩的未來性。恭喜家麟兄誕生了一本絕頂精神且豐富的大作。

 

 

潘國正,喜歡逛街(看東看西/城市觀察),喜歡旅遊(寫東寫西/文化采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