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10年來,身邊有愈來愈多認識的男士們投入開咖啡店的行列;其中,工程師相關行業轉職的比例尤其高,每一個認真的男人都是從烘咖啡豆開始,對咖啡這種東西的投入像是科學實驗,溫度、濕度、種類、風土等,加上烘焙深淺的不同變化,混合出每一杯既要品質一致又無法完全複製的特色咖啡。

 

這種工程師轉職的數量之多,真可以當成一個趨勢來研究。還記得,再早10年以前,開咖啡店,多是身邊女性朋友們的夢想,無論已婚未婚,都想保有一方浪漫優閒的美麗天地,自己享受也同時分享大眾;可這幾年,女性咖啡店的夢想逐漸褪色,反倒是男性咖啡店的趨勢儼然成型。咖啡,再不是純粹浪漫悠閒的代表,它也可以是品味加上專業加上全心專注投入的實驗場。

 

台灣的小確幸成主流,成功事業的定義漸漸地不是在大或有名的公司上班;在自主性高又兼顧理想的小店經營,可能更讓人羨慕。這其實說明了這一世代人們需求的工作內涵──要自主、創意且有成就感。

 

當企業主管們還在以功成名就為誘餌,以勤奮順從為標竿管理年輕人時,很多年輕人已經打從心裡選擇出走,一樣的工作時數,寧願冒風險為自己而活。當然,轉職並不像想像中順利,最後慘賠收場的、回歸原職的都有,並不是鼓勵大家有夢就追,不顧妻兒老小。

 

只是,這麼多人前仆後繼,一定是有原因的,要生活品質而不僅僅要求生存,是這一代人的共同基因,若是企業提供的只有生存,那麼賺多花多健康消耗多的「三多人生」,與賺少花少但勉強少的「三少人生」之間PK,誰勝誰負還未可知。

 

記得一間新創軟體公司的第一年尾牙,雖然公司還未賺錢,老闆還是砸錢辦尾牙,尾牙的重點不是名餐廳大排場,而是活動一定要辦得有趣,抽獎抽到衛生紙一串,也能成為餘興節目的一環,讓大家在歡笑聲中忘卻紅包的單薄。

 

這幾年的台灣,對大多數人來說,生活品質要求和實質收入的落差愈來愈大,很多人在這夾縫中尋找一方夢想的天地,或許小確幸、小冒險、小夢想的咖啡店,就變成理想工作的代表之一。

 

Photo by Afta Putta Gunawan from Pexels

 

 

當然,若是大企業在追求良率與效率之餘,能夠為員工多提供一些實現小確幸、小冒險、小夢想,那麼將更能留得住員工。畢竟,不是每個人都有條件玩得起咖啡店夢想;特別是,若是公司利潤不高,不再能以極端相對高的薪資吸引人才時,這些「生活必需」而非「生存必須」的條件,是一定要替員工創造的。

 

話說回來,啜飲一口特調咖啡,看著這一些無論是單身、已婚,或者已經是父親的男人們投入開咖啡的行列,我一來是羨慕他們的勇氣,二來也感慨,這年頭的男人好像比女人還要浪漫,似乎女人更在乎現實一些,身邊的女性朋友最近很少還有開店這種夢想,反倒是到咖啡店消費的女性偏多。

 

首圖:Photo by quan le on Unsp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