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私房產業之旅 
越過跨海大橋,除了大菓葉柱狀玄武岩、二崁聚落、漁翁島燈塔等著名景點外,西嶼還有一個外人鮮少知道的海上漁場深度體驗行程。
漁場主人是天和生物創辦人劉天和,19年前曾罹患大腸癌,前後進出手術室八次期間,醫師建議他只能食用好消化的魚肉來做為蛋白質攝取來源;但在台灣,要找到純淨無汙染的海魚是很困難的。當時劉天和在心中默默對自己說:「如果老天讓我這次好起來,我一定要養出所有人都可以安心食用的魚。」
復原後的劉天和尋覓各地,最後選定在澎湖西嶼這片潔淨的外海建立「天和漁場」,做為箱網養殖的基地。

挪威式箱網,浮框為高密度聚乙烯雙浮管,箱網網袋主體以錨碇系統特別加強,柔韌性佳、抗風浪效果好,以養殖海驪、鮭魚為主。
 

會員限定-眼見為憑,吃的更安心
之前因為採訪有幸認識了這位自稱「澎湖傻瓜」的劉董事長,他笑稱:「大把鈔票往海裡扔,不是傻瓜就是瘋子!」劉天和爽朗的笑聲與黝黑結實的體態,真的令人很難想像,他曾挺過了病痛的生死大劫,也熬過了漁場經歷龍捲風、澎湖百年大寒害等多次天災的慘重損失;他傾聽自己內心的誓言, 憑著堅持信念,渡過一波波難關,也讓更多關注食材安全的民眾,能夠在產業一條龍的「天和鮮物超市」中,購買享用來自潔淨大海的無毒安心漁獲。
這次出遊澎湖,很高興能跟劉董再次見面,也很榮幸受邀參與了只開放會員報名的三天二夜體驗產業之旅。
因為先前表示過對漁場的高度興趣,劉董特意安排我們臨時加入漁場深度體驗行程;從西嶼小碼頭邊,登上寬敞的天和觀光船,在船長一聲吆喝下, 迎著暖暖海風,將自己融入湛藍海天,出發~我們要去與魚共舞囉。

箱網養殖定期更換沉重的魚網,2組人馬之外還得依賴專屬輪軸捲網才能完成。

難得一見的幫魚洗澡,堅持繁複是為了滿足消費者對安全食材的需求。


科技養殖-首創漁業生產履歷
天和生物為全台灣最大單一養殖企業,這個箱網養殖場,面積約40公頃,水深20公尺,每個箱網10米*10米,深度為6-8米;養殖30多種魚種,最早的主力魚項為海驪,雖經濟價值高,但2-3年的養殖期相對風險也高,因幾次天災下來損失相當慘重,便逐漸退出產能首位;目前漁場以5-6種經濟品項為主要魚種,包括黃金鯧、龍虎斑等。
整個養殖過程堅持不使用抗生素等藥物,所以必須定期更換魚網及幫魚洗澡;沒錯,幫魚洗澡!因為魚有天然寄生蟲,一般養殖業者多以投藥處理, 這裡是以繁複的方式,將每個箱網中的魚分批以淡水沖洗,稱之為「4分鐘淡水浴」,運用淡水的滲透壓讓寄生蟲自體膨脹致死。
更導入科技化資訊管理,從育苗、養殖、分切到運送都有數據記錄;在體驗幫魚洗澡的過程中,洗好澡的魚通過渠道,經由影像儀器計算出魚的數量、大小重量,相較之前單憑老漁夫們以視覺經驗統計的數據,更能精準掌握並適時調整養殖方式, 及末端市場供貨的分級品管。
撈補漁獲新鮮送抵位於馬公的自家水產加工廠, 在乾淨零污染的歐盟HACCP認證廠區,以RO水清洗分切、零下70度超低溫凍結保鮮、包裝運送回本島;養殖過程科技創新,「天和漁場」首創「水產履歷制度」,每一條魚都是超越歐盟標準零檢出、有身分證的健康魚。

透過影像儀器計算出數據記錄,創水產養殖運用科技創新的先趨。

肉質鮮嫩彈牙的紅燒龍虎斑。

下午還在眼前活蹦亂跳的清蒸黃金鯧。

六星級餐桌,連有名的絲瓜蛤蜊都以精緻口感呈現。

從產地到餐桌-我家的廚房在澎湖
晚餐也接受款待,直接在餐桌上享用下午現撈的無毒海鮮大餐,同桌會員表示,閉著眼睛其實分辨不出現撈或在天和鮮物超市購買的口感差異,可見加工處理的過程是多麼地嚴謹,著實讓人感到安心。
這是一趟讓消費者能從餐桌反追溯到產區的深度旅行,既特別又意義非凡;因為是產業體驗之旅, 只開放給天和會員報名參加,出團日期也需依公司規劃。這次小插花的行程,獨一無二,令人大開眼界,一個企業以守護消費者的健康人生為使命,其創新、努力與堅持,很是令人感動。

 


摘自《科技生活雜誌》2019年7月號214期
文/于娜麗莎 攝影/黃國倉、李瑋霖  照片提供/澎湖水族館、葉定嘉、郭偉民、郭美蓉

 

島嶼旅行散策【延伸閱讀】
聚落文化巡禮-仲夏澎湖的慢旅時光(一)
馬公日和-仲夏澎湖的慢旅時光(二)
大海是最好的學校-仲夏澎湖的慢旅時光(三)
島嶼行走- 仲夏澎湖的慢旅時光(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