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2030關鍵人才鋪路

2030關鍵職能計畫,是產業學院為培育未來關鍵人才特別設計的重要職業學習途徑,此項計畫前瞻10年後產業所需的人才與職能,每個職業都有該走的職能學習路徑,目前已定義超過20個職業,關鍵職能是產業學院重點投入的計畫,將持續推出更多的關鍵職能學習路徑圖放上平台,為產業培育升級轉型所需的關鍵人才。

延續向來開課嚴謹的態度,產業學院在關鍵職能的選題上,從文獻蒐集與院內研究之報告而來,邀集產業、工研院內專家、學者等組成專家委員會,平均8-10人,來找出關鍵職業技能,進而模組化,才規劃出職能學習路徑,每條職能學習路徑的規劃歷程至少約需3個月。

此計畫不全然是線上課程,將視內容最適合學習的方式分別設計成實體課或線上課。有別於一般教育機構推出的單項課程,猶如打游擊戰;關鍵職能學習路徑圖讓學習者清楚該職業所需的能力,可視各自的情況與需求選課學習,猶如拼圖般完成職能的養成。

圖為邀集產學研專家共同討論展開的自然語言處理工程師學習地圖。


使命之下 少量多樣化的課程

一般坊間的專業課程多以管理類為主,推出一門課程後,相同的課程內容可以重複開課,招收的學員數量多;然而,肩負培養高科技產業人才,以科技研發帶動產業發展使命的工研院,卻無法如此,開課的考量不為營利,而是著重在技術型的專業訓練,周怡君表示,「在使命之下,所開設的課程少量多樣」,意即學習人數少,課程多樣化。

例如智慧生活相關的創新科技,有5G技術創新應用、智慧機器人、人工智慧、自駕車等;健康樂活方面有智慧醫療、生技製藥、健康照護等;永續環境面向,有綠能科技、新能源、智慧電網、智慧製造等。

決定開什麼課程,產業學院的考量與坊間教育單位不同,部分來自有學習需求人士的詢問或學員的要求,學院會評估課題符合工研院的性質與使命,由院內的研究部門鎖定產業人才的需求,進行職能分析,產出報告,以掌握未來產業趨勢,以及透過問卷了解產業需求等兩種途徑來決定開課與否。

工研院產業學院開設的課程都是硬知識,多為確實有需求者來上課,尤其自行來報名的學員,學習動機強烈,即使課程沒有設計精美的簡報、介面……,學員依然認真學習。例如工研院院長劉文雄開的一門電網課,只有講授與投影片播放,內容難度高,課程一上線,依然吸引許多人來觀看學習。

產業學院開辦的多為技術類硬知識課程,圖為5G通訊系統線上直播課程現場。

摘自《科技生活雜誌》2020年7月號 224期文/許佩玟 圖/黃國倉攝‧工研院產業學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