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大歷史系、清華服務科學研究所(以下簡稱服科所)畢業的宜蘭青年彭仁鴻,4年前租下頭城老鎮長故居,取名「金魚。厝邊」,開始了他的地方創生之路,這2~3年來,不僅擦亮頭城小鎮的品牌,金魚。厝邊在去年及前年還分別獲得台灣創意力100《社會實踐》的雙年獎及台灣城鎮品牌的《青年地方貢獻獎》,公部門、學校團體紛紛前來取經、見習,這其中有何秘訣?

 

從總體面開啟的地方創生思考

不同於其他回鄉青年,先從點開始,再慢慢發展成線及面。今年 34歲的彭仁鴻是倒過來的發展模式,他歸功於7年前在宜蘭服役的歷練。當時政治大學在宜蘭有區域創新智慧資本的三年計畫,他特別感謝政大的吳靜吉教授,讓他可以有機會回到家鄉,在宜蘭縣政府觀光行銷科服研發替代役,並與宜蘭縣政府、政治大學一同合作,開始了解宜蘭的發展軌跡,重新認識家鄉。

金魚厝邊創辦人彭仁鴻是回鄉青年以地方創生擦亮頭城小鎮品牌的成功案例。

這3年時間,讓他從總體面把宜蘭的過往經驗、縣政發展、產官學脈絡都摸清楚,也因此了解產官學不同的利益關係人想要甚麼?彼此的關係及如何運作?如何善用既有的資源等,這也成為他日後投入地方創意產業的厚實基礎。

4年前退伍後,因要撰寫一份宜蘭文化產業報告,在吳靜吉教授的建議下,從宜蘭的社區總體營造及社區規劃師的課程開始學習起,也打開了他另外一個視角。他有感而發的說,「加上我過去台大歷史系、清華服科所的學習與累積,從文化到服務創新管理,某種程度我好像早就已經在準備地方創生的前哨戰,冥冥之中就有回鄉的關聯性及契機。」

金魚厝邊 MVP分析實驗平台

在撰寫宜蘭文化產業報告期間,因得知頭城第6、7屆老鎮長邱金魚故居可能要拆掉建停車場,就決定用當兵存的第一桶金把這座60多年的老房子承租下來,作為他社會實踐的實驗場域。因希望把老鎮長泡茶聊天、跟大家作好厝邊的精神延續下來,故取名「金魚。厝邊」。

彭仁鴻承租老鎮長故居並取名「金魚。厝邊」,讓老房子免於被拆除的命運。

金魚厝邊是彭仁鴻社會實踐的實驗場域。

宜蘭的青創資源相對其他縣市比較單薄,因此金魚厝邊起始的策略即不走資本路線,會先作市場測試,這時他在清華服科所學習到的MVP ( Minimum Viable Product ) ,即最小可行性評估的概念,就派上用場。每年舉辦風風火火的頭城老街文化藝術季,就是MVP分析的產物。

彭仁鴻這4年下來,可說把MVP用到淋漓盡致。他回想第一年如何在缺乏經費、甚麼資源都沒有的情況下舉辦藝術季,如何聯結、善用外部資源就很重要。

當年邀請了各5位的國外及在地藝術家作跨國藝術合作,也需要召募許多青年志工,「包含國外藝術家居住的房子、在地青年志工的召募、外地青年志工的住宿等,這些全靠化緣來的,陸軍靠的是退休校長的父親所提點及剖析的地方組織脈絡,空軍靠的是在地社群媒體『頭城二三事FB社團』。當時做的其實就像現在的Airbnb,只是我們是免費的Airbnb」,他笑說。


金魚厝邊團隊在老鎮長故居前大合照。

 

頭城老街文化藝術季串連小鎮

從4年前開始舉辦的頭城老街文化藝術季,其實重點在作「對內凝聚」的MVP分析實驗平台,藉與地方人士的交流互動,建構地方的社會影響力,並找到永續合作夥伴的一個過程。

每年的藝術季是金魚厝邊對頭城在地議題的發現及對地方生活感受的反饋,並鏈結、邀請不同生活圈子的在地夥伴共同參與及呈現,包含既有的在地職人、因小朋友的教育夢而移居宜蘭的新家長群、國際友人等,每個人都有不同的專長領域,透過藝術季的工作坊、策展及研發的方式,大家先試著互動合作,同時讓鎮內鄉親、外縣市旅人,更加了解小鎮的文風及在地元素。

比如:開涼麵店的夫妻,因為會作漂流木的藝術創作,金魚厝邊就結合廢棄的魚網作生態的策展,呈現循環永續的概念。又比如與蘭陽博物館、李榮春文學館等公部門的館舍合作策展;或是街區共創,在頭城老街上即有一段由國內外藝術家在住家牆壁上作頭城地景的彩繪。

2015頭城老街文化藝術季邀請在地畫家鉛筆馬丁與跨國藝術家攜手街區共創。

定居頭城來自阿根廷藝術家明蓮花的街區創作。

彭仁鴻也運用清華服科所學習到的方法論--從設計思考、劇本導引作服務創新。他舉例文化體驗工作坊:把在地的詩詞,結合在地插畫家+單車體驗,在2.5小時的遊程中體驗頭城的山與海,同時也可了解頭城過去地方仕紳所做的漢詩及裡面提到的頭城地景,把整個文化體驗過程轉換成圖像化,圖像化又結合單車體驗及速寫教學,最後再帶遊客喝一杯在地的木瓜王。

他透露,今年因受疫情影響,許多轉作國旅的旅行社也紛紛找上他們,尋求差異化的體驗遊程來合作。

 

摘自《科技生活雜誌》2020年9月號226期

文/編輯部   圖/金魚。厝邊 提供

 

 

延伸閱讀:

■ 【地方創生】從區域創新到教育創新  金魚厝邊如何活化頭城?(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