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的天候與地理環境,造成特別需要「留住」水、減少水資源的浪費,因此發展許多節水器材,以及利用科技進行水的精準管理;同時,這樣的天候與地理條件,也是各種水利、水務技術最佳的試驗場,也因此「鍛煉」出很具競爭力的水處理技術及其服務產業。水利署導入智慧管理工具,促使水利、水務邁入更精緻的新時代,同時也推助產業創新發展,組隊步向國際水利市場,為國內一流的水利產業開創新商機。

今年7月, 經濟部水利署率領產學研團隊南向參加東南亞最大的專業水展「新加坡國際水資源周」(SIWW),以「高科技業先進製程再生水處理」為主題參展,擘劃再生水產業的未來願景,完整呈現我國高端再生水處理相關技術,同時也展出水處理器材、管材、淨水、濾水設備等智慧高效產品。這是臺灣首次以國家組隊參加水展,一改過去任業者單打獨鬥的舊況,同時也從展場熱絡詢問的情形,看見輸出國內高端創新水利產業的契機。

水利署營造產業良好發展環境

扛起全國水文、水利事業的水利署熟知臺灣面臨的水問題及未來的挑戰,因此積極推動智慧管理工具,包括智慧防汛網的建置、雨水貯留系統的建設、產業用水節水的輔導等,配合匯流整合各類水利數據,應用大數據及雲端運算分析,來掌握水的來源與去向,達成降低淹水風險與損失,促使水資源供需調度發揮最大效益。

水利署目前正推動「智慧水管理產業創新發展計畫」、「水資源物聯網平台建置」及「自來水智慧型水網推廣計畫」等多項計畫,其中「水資源物聯網計畫」,涵蓋多元水源智慧調控系統、智慧河川管理、精進灌溉節水管理等的建置,透過物聯網科技的運用,加值與整合水利相關資訊,開發更便利、更創新的水利服務。並引入SCADA(Supervisory Control And Data Acquisition,資料蒐集與監控系統)概念,積極連結地方水利管理需求與產業發展,規劃相關智慧科技工具的驗證場域,充分營造水利產業的良好發展環境。

水利科技導入智慧管理工具,連結物聯網,進行跨界及跨業合作,來應變氣候劇變帶來的影響,已成全球各國水資源政策的新思維與新商機。

 

臺灣經驗的借鏡 帶領產業走出新天地

政府領頭、產業應用的催動下,將物聯網、大數據等先端技術引進傳統的水務管理,從基礎的水資源調度、地下水水位監測管理、灌溉到防汛系統,都能導入智慧水管理,滿足民生、農、工用水的需求,防災、保育河川生態的同時,也帶動與整合了智慧管理上中下游的產業供應鏈。

水利署署長賴建信特別指出,過去多依附政府公共建設投資的水利產業,在國內水利基礎建設已趨飽合下,應重新定位,邁步新方向,而臺灣劇烈的天候與地理環境,嚴峻考驗著對水情的掌握及其管理、應用、防治能力,也因此創造了新的管理模式及新的市場經濟,並「鍛煉」出頗具競爭力的水處理技術及其相關的服務的廠商,「30年前是美國幫我們蓋水庫,而今天美國也來借鏡臺灣的水利技術與經驗了」。在技術與時機成熟的此際,為推動水利產業的發展,水利署積極組織相關業者在各種國際水產業舞臺亮相,爭取曝光機會並力促商機,帶領國內的水利產業走出一片新天地,創新水利商機。

摘自《科技生活雜誌》9月號205期 文/許佩玟 圖/黃國倉攝‧康淳科技提供 資料提供/經濟部水利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