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風一號橋舊橋墩改建成景觀平台,依著山壁懸空搭建延伸出山谷,可從不同視野瞭望吊橋、溪流及山林美景,是高人氣的拍攝點。

暑假來了,國人報復性旅遊大爆發,根據Expedia Group訂房搜尋數據,花東因為能夠親近大自然、人煙較少,躍升台灣旅客暑假國旅熱搜排名前兩名。本期就帶大家前往花蓮秘境,以3天2夜走訪「花蓮春日織羅瓦拉米」親山遊程,這是可樂旅遊今年初獲選交通部觀光局2020「脊梁山脈旅遊年」的經典主題行程,規劃有適合全家親子健行的瓦拉米歷史古道前段,沿途欣賞獨特天然地景、生態環境,回程體驗春日社區織羅部落一年僅兩次的稻田餐桌與部落風情,獨具魅力與創新的山脈+部落旅遊,跟著我們一起出發吧!

山巒間的桃花源 布洛灣臺地

布洛灣遊憩區位於距太魯閣與天祥均約10公里的居中處,為立霧溪下游的大型雙層河階,是我們此行的第一站。

布洛灣」太魯閣語的意思是「追蹤獵物的地方」,曾經是太魯閣族人聚居的部落。布洛灣有上、下兩臺地,高度相差30公尺,太魯國國家公園管理處(以下簡稱太管處)在下臺地設立遊客中心,放映多媒體節目,並規劃成原住民特色園區,展示太魯閣族人最引以為傲的兩項手工技藝--織布、藤編技藝的精美作品。上台地是山月村,可供住宿與用餐。

布洛灣臺地四面環山,山巒交疊處常見嵐霧靄蒼翠,走進廣闊平坦的綠臺地,太魯閣傳統竹屋錯落其上,就像進入隱藏於山間的世外桃源。環流丘公園木棧道環繞整個環流丘一周,設有觀景平台及休憩涼亭,可觀察地形、植物及昆蟲生態,往東可俯瞰溪畔水壩,往西可遠望「山月吊橋」,觀賞河階地形及立霧溪峽谷景致,壯闊又秀麗的美景,引人入勝。

布洛灣臺地四面環山,走進廣闊平坦的綠臺地,太魯閣傳統竹屋錯落其上,就像進入隱藏於山間的世外桃源。 

深跨比最高峽谷吊橋 山月吊橋

山月吊橋」是一大看點,造訪時尚未營運,今年8/12日正式開放,這是太管處為分流紓解太魯閣峽谷觀光遊憩人潮,所創造的新旅遊景點,不僅可以欣賞峽谷的壯觀景致,還能將立霧溪與布洛灣臺地周邊景點一次覽盡。

山月吊橋建立於日治時期,曾是太魯閣峽谷中最長的鐵線橋,卻因昔日開路炸山,導致基礎損毀而拆除,目前復建完成的是第四代吊橋。

長196公尺、寬2.5公尺,承載量控管在約200人的山月吊橋,橫跨立霧溪,距溪底約153公尺,為國內深跨比最高的峽谷吊橋。為了配合布洛灣臺地,也規劃成無障礙環境,方便全年齡層遊客欣賞峽谷景觀。

山月吊橋今年8月中旬正式開放,不僅可以欣賞太魯閣峽谷的壯觀景致,還能將立霧溪與布洛灣臺地周邊景點一次覽盡。

黑熊來了 八通關越嶺道的抗日詩篇

第二天一大清早帶著朝聖的心情,來到臺灣首部黑熊生態紀錄片「黑熊來了」拍攝地-瓦拉米步道

玉山國家公園管理處在瓦拉米步道沿線製作各種可愛的黑熊指示牌說明。

台灣黑熊目前的數量在200到600隻之間,活動範圍廣達整個中央山脈,要進入黑熊的故鄉,必須經由瓦拉米步道深入中央山脈。

瓦拉米古道起源於百年前的抗日詩篇。1915年卓溪山區爆發「喀西帕南事件」,導火線是日本人強勢搜繳布農人賴以維生的槍枝,並拷打喀西帕南社的頭目,後引發布農族群情激憤,襲殺日警。日本政府為監控驍勇善戰的布農族,因而規劃興建橫越中央山脈的八通關越嶺警備道。

瓦拉米步道是生態紀錄片「黑熊來了」的拍攝地,古道起源於百年前的抗日詩篇。

八通關越嶺道西起南投縣信義鄉,東至花蓮縣玉里鎮,全長約124.6公里,並於1921年全線貫通,沿途每4至5公里設一座駐在所,配員8至12人,而瓦拉米步道即為八通關越嶺道東段的一部分。

瓦拉米步道 跟我來到蕨類故鄉

瓦拉米(Walami)在布農族原意指「一起去做某件事」,其發音與日語的「」相似,加上附近蕨類種類豐富,因此日本政府在此興建駐在所後,便命名為「蕨駐在所」。玉山國家公園沿用此名為步道命名,蘊藏了「跟我來到蕨類故鄉」的意涵。

瓦拉米步道也是座自然生態的寶庫,坡度緩、視野佳,步道沿著拉庫拉庫溪谷而上,具有亞熱帶至寒帶特色的完整生態體系,蘊育著豐富多樣的動植物資源。

瓦拉米步道是座自然生態寶庫,具有亞熱帶至寒帶特色的完整生態體系,蘊育著豐富多樣的動植物資源。

步道分成前段「步道口─山風瀑布」、中段「山風瀑布─佳心」及後段「佳心─瓦拉米山屋」,沿途會經過五座吊橋和多處駐在所遺址,後段區域必須申請入山、入園證才能進入。

我們此次走的是最輕鬆的前段步道,從步道登山口至山風瀑布全長約1.7公里,沿途坡度平緩,有天然林蔭,即便於酷熱的夏天,行走其間習習涼風,很是舒爽。

瓦拉米步道全長約14公里,前段「步道口─山風瀑布」僅約1.7公里,是適合全家大小健行的初階健行路線。

由於地處海板塊擠壓處,行走步道時,還能見到以人工鑿出的片麻岩。

拍照打卡熱點

山風吊橋+瀑布+南安金城武樹

沿著溪流緩緩向上步行,首先迎面而來的是「山風一號橋」,長約120公尺的鋼索吊橋,雄偉壯觀地跨越拉庫拉庫溪流深谷,綿延的山景綠意在眼前展開,走到橋中央向下俯瞰高約30層樓的溪谷,令人膽戰心驚,但也感受到大自然的壯闊磅礡。

穿過一號橋後,步道變得狹窄,緊接而來的是日據時期興建的「山風二號橋」,與一號橋迥然不同,僅約25公尺長,小巧又充滿古樸韻味,有著飽經風霜的隱世歲月感。

山風二號橋的橋頭石墩仍保留日據時期的水泥建物。

山風二號橋剛好座落在山風瀑布頂端,橋旁可近距離觀賞瀑布,10層樓高的瀑布分上下兩層,在橋上無法窺見全貌,在吊橋前的岔路,有一處向下走的階梯,下方的木棧觀瀑平台是欣賞瀑布全景的最佳視野。

10層樓高的山風瀑布分上下兩層,一層一層的相當壯觀。

山風二號橋下方的木棧觀瀑平台,是欣賞瀑布全景的最佳視野。

從瓦拉米步道入口回程5分鐘的順路途中,有個當地人的私房秘境「南安金城武樹」,優美景致媲美台東池上伯朗大道的金城武樹。

「南安金城武樹」的優美景致,媲美台東池上伯朗大道的金城武樹。

這顆茄苳樹位於花蓮卓溪鄉的南安遊客中心前,矗立在廣達30公頃以上的稻田間,稻田則被綿延的綠色山巒包圍,在6月及10月收割期間,綠油油的稻田變換成大片金黃稻海,讓南安金城武樹更顯挺拔耀眼,最推薦的拍照時間是下午4點左右。

安南金城武樹周邊稻田被綿延的綠色山巒包圍。

綠油油的稻田,在6月及10月收割期間,變換成大片金黃稻海。

稻田熊腳印餐桌 部落風味餐

第三天的重頭戲是在玉里鎮春日社區織羅部落,我們帶著感恩的心情,體驗一年兩次的腳印稻田餐桌。

花蓮的稻米一年共有兩次收割期,分別為6月及10月,繼齊柏林《看見台灣》的大腳印後,今年為響應黑熊保育議題以及融合愛台灣的精神,將透過2 次的採收,拼湊成「台灣」與「熊掌」印記,選在玉里客城鐵橋旁,讓黑熊腳印踏進稻田中央,療癒美景從高空俯瞰,令人讚嘆。

春日織羅部落一年兩次的稻田腳印餐桌,今年以黑熊腳印+臺灣印記為主題。

織羅部落發展出的有機稻米品牌「舞米」,是餐桌上的主角,與舞米並稱織羅三寶的部落特色作物:金多兒筍以及葛鬱金則是最佳配角,這些以自然農法耕作的在地食材,被運用巧思入菜,作成各式創意佳餚及甜點。原民風味餐相當豐盛,時蔬與肉類比例恰到好處,展現的是食材最天然的原味,更傳遞了阿美族純樸熱情、珍惜愛物,以及友善大地的精神。

織羅部落設計的原民風味餐相當豐盛且肉菜均衡,以織羅三寶之一的金多兒筍入菜,是部落必備佳餚,這可是別處吃不到的食材。

織羅部落在地野菜五彩繽紛上桌,佐以自製沾醬,每一口都是健康自然的食材原味。

融合葛鬱金跟舞米的原民創意米食,呈現在地好滋味。

部落的特殊作物葛鬱金作成葛鬱金凍,清涼爽口。

坐在黑熊腳印稻田裡的餐桌旁,聞著隱約的稻禾香,品嘗無框架的原民創意料理,觀賞阿美族迎賓舞與稻波一同搖擺舞動,這場餐桌上的部落旅行五感體驗,讓我們回味無窮。

在稻田腳印餐桌旁,觀賞阿美族迎賓舞,與稻波一同搖擺舞動。

深度體驗活動 彩繪米DIY

部落活動的文化盛宴也是重頭戲。織羅聚落中客家、閩南、外省與阿美族等多元族群一起生活,形成多樣、活潑又熱鬧的獨特面貌,近年因應部落創生及文化傳承,更發展出多樣的深度體驗活動,包括部落巡禮、農事體驗、情人袋編織與彩繪米DIY等。

為了推廣部落農產,部落住民靈機一動開發出米彩繪,現在已經成為織羅部落的農產招牌。經過檢驗與計算的營養成分比例,運用在地栽植的紅米、紫米、小米與白米、糙米等多種米,透過層層疊疊的有趣手法,拼繪出台灣黑熊等各種不同圖像。

織羅部落住民發揮巧思,運用在地栽植的多種米,透過層層疊疊的手法,拼繪出台灣黑熊等各種不同圖像。

在部落老師的的講解與帶領下,自己DIY完成米彩繪,是個有趣又有成就感的深度體驗。

在部落老師的教導下,利用各色調的米,每個人都可作出自己心目中的美麗圖像。

帶著織羅部落栽種+自己DIY完成的彩繪米,是這趟旅程最具意義的伴手禮。

 遊程後記

此次遊程的住宿亮點是瑞穗天合國際觀光酒店,甫於去年3月開幕的溫泉酒店,外觀內裝活脫脫就是一座夢幻童話城堡,規劃有四大水樂園--活力溫泉區、黃金溫泉區、按摩水療區、兒童戲水區,入住期間可無限次享用,可樂旅遊貼心規劃在第二晚入住,正好舒緩健行後的疲累感。其中按摩水療區還有座兩層樓高的滑水道,讓大人小孩盡情探索、痛快玩樂!

可樂旅遊深耕國內市場多年,積極融入在地人文風情、生態體驗元素於行程中,呼應交通部觀光局2020「脊梁山脈旅遊年」,規劃台灣經典山脈行程共28支,有1到3日遊多項形式可供選擇,並貼心將山脈區分為初階、中階以及進階等級,讓遊客能依自身體能及難易考量,挑選合適行程。

藉由具深度、廣度及創新的遊程規劃,我們邀請您走進山林,避開人潮,體驗台灣獨有的山林之美及部落風情,無疑是當下最健康又自然的旅遊新形態。

 

摘自《科技生活雜誌》2020年8月號225期  文/編輯部 圖/編輯部攝、可樂旅遊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