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習界的變化太快,創新與變異天天在發生,終身學從口號變成必然,要如何培育未來的人才,對於工作有年的經理人或創業者,又如何供給晉階的養分,成為教育機構的一大挑戰。

經理人是企業發展的中堅人物,需與時俱進,持續學習,方能帶動企業乃至產業升級。許多技術專業背景出身的管理者渴望管理知識的澆灌,而緊鄰竹科的交大與清華,前後開辦EMBA已20年左右,為科技產業背景為主的高階經理人提供知識服務,近年來學員的組成愈來愈多元,不乏從臺北、宜蘭、桃園、臺中等地,來自傳產、廣告、媒體、金融……各種產業的高階管理者,多元化的生員也為知識進修提供了養料,師生一同灌溉、一同成就晉階的沃土。加入EMBA,往往等同進入該校校友的人脈庫,經由此學程,高階經理人盤點自己的優勢,檢視自己的職場實力,補強不足的能力。

技職教育方面,長期定位不明,爭議不斷,也持續調整。教育部近年重提回復五專,以補中級人才的缺口,目前已有臺北科大、虎尾科大等校招生開班,採「一徒二師」制的教法,每位學生安排1位專任教師、1位業師聯合栽培。這幾年企業愛用的大學生排行榜,不再是臺清交成獨占前幾名,科大已衝入前10名榜單,加上與大學串聯結盟,學生可在彼此學校選課,以及海外雙聯學制、交換生等,提供技職學生許多發展的資源和空間,竭力培育具備知識基礎的專業技術人才。

技職教育致力於縮減學用落差,學齡期到高中的教育,也在學用之間努力,亞太美國學校創辦人朱家明校長認為,「學的東西一定要用,若不能應用,學習是假的」。在臺灣,有些家長不滿足於公立體制學校,選擇自學、共學或理念私校,準備出國的學生在高中時選讀的學校分別有國際學校、雙語學校和一般學校,專家即建議家長須先做好經濟準備,孩子愈早探索興趣和目標、愈早擇定科系愈好,國際學校會有比較豐富的社團、活動,有助於學生探索自己。

朱家明指出,觀看國際最新的教育趨勢,在於金字塔教育,底層是科技,給孩子提供工具、平臺,中層是學習科學問題,上層是學習解決世界問題,屬於社會科學,今日已正式進入跨領域學習的時代。無論哪個階段的教育,「適性」都是重要的指標,學會學習的方法、快速適應的能力,以及與人溝通、合作的團隊能力,是面對秒變、多變未來的關鍵「學力」。

教育,是在今日這個點上,為未來的世界培養未來的人才與能力,教育者如何擔起這份重任呢?接下來就看我們這期的報導。

 

摘自《科技生活雜誌》2019年5月號 212期 文/許佩玟 圖/康橋國際學校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