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鳳山溪匯流之處,農特物產豐富,名產包括仙草、鹹菜、番茄、草莓等,其中仙草產量佔全台80%,紅茶、綠茶、煎茶等,更是盛極一時的外銷產業,當時茶廠就以現代化的企業經營模式,直銷茶葉到世界五大洲多達80多個港口,包括台灣紅茶公司、錦泰茶廠、綠茶溫家堡等茶廠至今仍然存在。
小鎮不大的面積,卻有著很多可見的歷史印記, 完整地被保存下來,而文化創生更是小鎮正在醞釀的活躍氣氛。
牆上掛滿了數百張早期外銷用的茶箱金屬印刷板,刻著世界各國知名港口名字。
台灣紅茶公司
成立於1937年,這棟日治時代遺留下來的半磚造半木造兩層樓建築物,整個廠房通風且乾燥, 一踏入即被陣陣茶香所環繞;現年80多歲的關西羅家第三代羅慶士先生,從事製茶產業超過一甲子,見證了台灣茶產業的興衰,為了推廣台灣茶與保留歷史文物,於原址成立了「台紅茶業文化館」;一樓詳細陳列了關西地區的歷史文物及老照片,並保留日據時代的磚瓦、三輪車與珍貴地圖,完整勾勒出昔日關西因茶產業輝煌的小鎮生活輪廓。
隨著世界茶葉潮流改變,廠房不斷地調整生產技術與國際接軌,迄今每年仍生產10萬斤茶葉,是台灣少數仍持續有外銷茶葉的茶廠。隨著導覽員的引導解說,可以瞭解製茶機具、茶葉製作方式,更可見識內層以金屬、外層是水泥的存放倉庫,完全不用任何設備就可防潮防濕的技術智慧。
在這可以品餟自產的抹茶韻香,還可嘗鮮綠茶香味濃郁的牛軋糖,一小刻茶香時光之旅,頓時慰藉了心靈歇放的美好。
鼓動茶香在關西的活動主場地,首次隆重邀請優人神鼓為古橋量身打造戶外演出。
東安古橋
貫穿關西鎮美麗的牛欄河,孕育出這片土地生生不息的榮景;橫跨在河兩岸的東安橋,古名為「彩鳳橋」,興建於1933年(昭和8),是關西鎮內歷史最悠久的石砌五拱橋樑。
東安橋原本只是一座木造便橋,每當山洪大雨便會沖毀、中斷交通;經由地方人士倡議建橋合議 後,由當地仕紳聘請日本技師設計,再雇工以人力搬運方式至錦山地區採集紋理細緻的「方解石」, 交由當地知名的石匠李鎮帶隊砌築,每一塊橋石都有不同的紋路與色澤,再經過歲月洗鍊,使這座古橋更顯風華。
縣府於橋下兩岸打造規劃完善的「牛欄河親水公園」,河面上不時可見白鷺鷥飛越捕食,一段段高低落差的魚梯,不但可幫助魚兒上溯迴游保存自然生態,且能兼顧水利建設;石砌平坦的環河步道花草扶疏,已成為居民休憩運動的日常, 更吸引不少情侶於夕照晚風吹拂下,牽手依偎沿著河畔漫步。
美麗的親水公園,緩緩流動的潺潺水聲,質樸古橋每一塊不同紋理的橋石,隨光影映照日夜都美的令人動容,也由於這般浪漫的氛圍,成為電影「我的少女時代」取景地,讓東安古橋因此聲名大噪,成為打卡熱門景點。
老街旁戲院,雖已廢棄,但仍是見證昔日因紅茶及樟腦外銷的繁華風采。
關西老街
中正路舊名為「石店子」,因茶路在石店子上岸,造就昔日繁華有著「關西銀座」美稱的商業街道,如今只剩短短的幾間磚瓦屋,見證著過往榮景;兩排傳統式老舊街屋,沿著弧形拱廊的騎樓望去,盡是一幕幕歷史的堆積。
老街樣貌隨著近年盛行的文創輕旅遊有了改變, 古老的房舍正有一股在地創生的文藝力量正在激化;以石店子69 有機書店為起點,結合回鄉青年,致力於活化社區,由點至線擴大至帶動關西整體文創旅遊的內涵。
石店子69是老屋活化社區最好的例子。
石店子69保留建物結構,以回收木釘製書櫃,擺放二手書籍,透過書籍交換,讓漂書行為隨著旅人的腳步,一起到下一個定點,或者繼續旅行下去; 這裡不只是書店,也是孩童從玩樂中學習的場所, 可以肆意的用粉筆在地上塗鴉,也可以接觸古早的網版印刷,簡潔書牆圍繞起的小閣樓是閱讀坐席, 也是接待旅人的背包客棧。
62號老屋,主人夫婦捨棄過去「加法」的物質生活,親手從老屋翻新開始,逐步將夢想一步步落實成為可以實踐的理想;主人以回鄉過生活的心願取名為「關西關係實驗生活壹號店」,舉辦各種主題活動,創造更多生活的可能性,希望在純樸的關西小鎮帶來新的關係效應。
製作手作娃娃、默默耕耘「有點藝術、有點生活、有點有趣」手作市集,以不定期方式營造趕集的期待感,也邀請各領域的歌手、樂團到老房子開唱,舉行售票音樂會。
店鋪內擺放各式復古家具,每個角落都是IG 打卡熱點,也提供無菜單料理預約,由地方媽媽準備幸福客庄料理,讓旅客藉由食物更融入懷舊的在地情緣。
Dream Theatre 52未來仍會以關西的人事物為表演題材,協助在地劇團創作演出。
Dream Theatre 52是一家融合劇場概念的老屋咖啡館,主人曾為教職,熱愛咖啡、自學甜點,保留老屋的原始結構打造成動靜皆宜的展場,Mix表演藝術劇場和咖啡館。
來到Dream Theatre 52,可以選坐吧檯區和主人聊戲、談咖啡,聽主人自編自導自演人生下半場的精彩,也讓停歇於此的旅人,一起重新思考自己人生下半場的另一種可能。
關西分駐所古蹟群,包括所長宿舍、單身員警宿舍、以及老分駐所辦公廳舍3個區塊。
關西分駐所
老街起點一棟日洋式鋼筋水泥建築,為舊時的關西分駐所,是縣內唯一的古蹟派出所,也是新竹縣縣定古蹟群,包括所長宿舍、單身員警宿舍、以及老分駐所辦公廳舍3個區塊;日治時代分駐所前身,隸屬于新竹郡役所警察課之分室,於1920年落成啟用,成為關西鎮警察辦公廳舍。
迄今近百年歷史,平日就跟老街一樣,極少喧囂人聲,後方一區為警察宿舍,日式文化瓦屋頂的木造建築,結合庭園造景也頗有時代情調。
第一次看到仙草花的模樣,真是大開眼界。
仙草博物館
目前關西的仙草種植面積約莫近80公頃,屬於不必噴灑農藥的特用植物,採輪作法每年換田輪種,讓土地休養生息;中秋節前後採收,經過日光曝曬與九降風助力,約3天時間將完成曝曬與風乾的仙草乾綑綁成圓筒狀,堆放在通風良好的倉庫中,經過一年熟成再經由洗淨、熬煮、萃取、濃縮、乾燥等加工過程提煉後,才能完全消除仙草中的青草腥味。
參觀博物館內的生態農場,可以看到仙草的生長過程,瞭解對土地友善的自然循環生態圈,同時還能品嘗許多特色系列產品及仙草特色餐點, 團體來訪亦可預約燒仙草DIY活動。
小鎮學旅,與稻田相擁,一起到田埂裏走走跑跳。書院參觀方式採預約制,需提前一日電話預約。若隨性前來,遇上書院正在舉辦活動,是無法開放參觀喔。
羅屋書院
順著老街下坡,來到渡船頭橋,我們循著先人腳步漫遊鳳山溪旁的「渡南古道」,短短600公尺的古道,原始山林樣貌綠樹蒼鬱、生態豐富,出口的長堤盡頭有棵鳳凰木,每到夏季豔紅綻放, 許多年輕旅人到此拍照打卡都會標註著「關西金城武樹」呢。
走過南山大橋,一旁伯公廟前那顆兩百多年歷史、現為政府列管的老茄苳樹,與鳳凰木兩樹配對成雙,靜靜在橋的兩端展開綠蔭,提供遊客乘涼小歇,遠眺上南片庄稻浪無際的田園風光。
羅姓聚落是關西鎮最具有特色規模的單姓聚落, 清乾隆16年,羅氏先祖渡海來台,從淡水遷徒到現南山里上南片,開墾並陸續召喚大陸廣東之宗親來此;到羅碧玉公時,經濟發展漸具規模,便開始興學、建立學堂。
書院正身簷廊下細緻的木刻雕塑是工匠巧思的經典之作。
羅屋書院為百年的客家三合院古厝,早期地方人士稱「河背大樹下新屋」,當時建書院時,耗資渡海請來大陸福建師傅及使用大陸運送過來的建材;整體三合院保存完整,出入門戶尚保留一座門樓,屋脊花鳥剪粘雕飾、磚雕、花窗、交趾陶藝術,簷廊下棟架細緻的木刻雕塑更是工匠巧思的經典之作。
稱「羅屋書院」主要因為此建築過去曾經扮演新竹關西羅氏家族私塾、學堂的角色,透過此稱號, 目地在於緬懷過去,也期望能在將來透過各樣的活化措施,讓發展不侷限在書院建築的本體,同時與地方、社區及週遭相互結合,讓客庄的文化與特色能持續傳揚。
羅屋書院擁有建築、材料、泥塑、石雕等豐富的文化元素,可預約體驗客庄生活、品嘗客家美食。
書院與關西鎮鄉土文化協會合作,不定期舉辦輕旅行及DIY體驗活動,也可透過團體預約書院建築導覽、訂製「小鎮學旅」-米食學堂、紅粄、菜包、河道生態;也非常適合親子團體帶孩子來親近自然與文化,DIY客家菜包,透過傳統大灶烹煮, 在百年三合院內,品嘗自己親手包的客家菜包,透過美食體驗客庄生活,認識百年客家三合院的文化意涵。
摘自《科技生活雜誌》2019年11月號218期
文˙圖/于娜麗莎 照片提供/新竹縣政府、島內散步 Walk in Taiwan、關西仙草巷、羅屋書院、陳記柿餅
內山道最美的停駐-天光行轉鹹菜甕【延伸閱讀】http://www.techlife.com.tw/Article/12943
食在關西,在地特色美食【延伸閱讀】http://www.techlife.com.tw/Article/129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