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2月中旬,於雲科大舉辦的「打造共生宅系列論壇」,與會專家學者針對銀髮海嘯提出許多寶貴的建議與前瞻的作法。

 

銀髮海嘯是問題也是商機!長者的長期照顧是一連串的過程,也是一系列的服務模式,更是跨域跨界的對話。去年12月中旬在雲林科大舉行了一場「打造共生宅系列論壇」,面對超高齡社會的即將到來,產官學研醫提出了哪些創新思維及具體做法?

 

以適地化創新 打造高齡友善城市

「打造共生宅系列論壇--返鄉青年共創高齡友善社會」由雲林縣政府指導、合勤健康共生宅與銀光未來創新協會主辦,國立雲林科技大學協辦,邀請到不同產業的專家共同與會探討。

 

雲林縣長張麗善(右5)、雲科大副校長蘇純繒(右6)、合勤健康事業董事長李柏憲(右4)、銀光未來創新協會理事長許育寧(右3)及產官學研醫專家學者齊聚論壇。

 

雲林縣長張麗善蒞臨致詞表示,雲林人口老化情況是全台第二,更有逐年增加的趨勢,因此縣府積極運用各項資源與創新政策,推動大健康產業及創新長照服務,以期減少人口持續外流,並讓長者在地活躍老化,將雲林打造成幸福移居的健康、高齡友善城市。

 

雲林縣長張麗善重視雲林人口老化情形,積極在雲林縣推動大健康產業及創新長照服務。

 

雲林是台灣糧倉,雲林縣府緊扣核心產業,以適地化創新為思維,從永續農業發展做起,整合食、農、醫、養四要素,以科技思維布局雲林大健康產業。計畫處長李明岳以簡報圖表闡述了雲林大健康的三大產業:生活保健、醫療救護、關懷照護,這三大健康產業將於雲林高鐵區進行整合實踐,以大健康智慧醫療園區及跨世代共生宅型態呈現,並與長照2.0接軌。

 

雲林縣府計畫處長李明岳說明縣府將打造雲林高鐵特區成為台灣第一大健康產業示範區。

 

雲林高鐵 台灣創新健康產業示範區

李明岳表示,未來雲林高鐵特區將成為適老生活實驗園區,目前已由國衛院、台灣大學、台大醫院雲林分院及雲林縣府共同成立推動平台推動中。

 

這個創新健康產業示範基地將建置科技網絡,上層規劃為類似共生宅的連續性照顧服務,中層是生產培訓基地,下層為社區廣場及庇護商店,空間機能有社區關懷據點、日照中心、住宿式長照機構(失智型)、高齡友善附喘息服務居家單元,並提供家庭托顧、交通接送等服務,也規劃有術後照顧、銀髮健身俱樂部等,同時還有農產品商店及其它附屬商業設施。

未來基地旁有台大醫院、國家級高齡醫學暨健康福祉研究中心、全齡公園,以醫學中心+智慧健康園區+共生宅+大健康產業的整合模式,打造雲林高鐵特區成為台灣第一大健康產業示範區。

 

共生宅的緣起及成功要素

建築業出身的合勤健康事業董事長李柏憲分享了成立共生宅的緣由:「我是雲林子弟,絕大部分雲林年輕人在國中畢業後外出唸書、工作、成家立業。我以這樣的型態在外北漂30年,但是一直到現在戶籍仍在雲林。目前我46歲,面對長輩逐漸年邁老去,這幾年開始關注長輩因為身體衰弱及獨居產生的健康與安全問題,在我身旁有許多同學也都跟我面臨一樣狀況⋯⋯,因此才開始構思興建新型態的高齡住宅」。

 

合勤健康事業董事長李柏憲以合勤健康共生宅烏日館為例,分享共生宅成功的關鍵因素。

 

他透露,共生宅的重點其實在後端的營運管理,以合勤健康共生宅烏日館為例,它是一座社區化、全齡化的樂齡住宅,主要成功關鍵因素包含:(一)與金融機構合作,採用四合一的信託模式,降低開發商風險及消費者疑慮。(二)全案採「通用設計」,提供銀髮族短、中、長期的居住需求。(三)在運營部份,以創新的商業模式,運用創投持股、合夥分潤、地方創生,形成內外共生系統,有效控管進退場風險,提高整體收益,成功打造共生宅第一品牌。

 

面對未來超高齡人口問題,李柏憲不吝持續分享共生宅的推動及營運模式,「風華樂齡」年鑑已出版至第三輯。

 

李柏憲指出,臺灣面對高齡社會的海嘯,需要的不僅僅是深度,更重要的是廣度!從去年10月共生宅開始密集舉辦社區樂齡行動教室,透過社區融合與連結,跟當地的長輩進一步互動,至今已舉辦30多場。今年初社區關懷據點成立,也成立了第一批共生宅樂齡志工。「我們還在不斷的學習與優化中,重要的是過程,而不是結果」,他語重心長的說。

 

烏日共生宅將無障礙旅館櫃台重新設置於咖啡廳旁的人氣書牆前,其實這是不斷的學習與優化的過程。

 

康養旅居 青銀共創高齡友善社會

高齡社會有諸多的需求及議題值得關切和探討,此次論壇邀請公部門、跨領域的學者、專家、業者共同與談,從康、養、旅、居四個面向進行對話,邀請青銀共創高齡友善社會。

 

適健復健科診所院長陳昭蓉、盤古銀髮(股)公司執行長林偉正,分別由「康」、「養」面向探討透過健康管理與促進,以達延緩老化效果,同時透過營養、食療達到保健養生及自立生活目的,減少後期臥床風險,節省醫療與照護資源成本。

 

众社會企業執行長林崇偉、台灣樂齡建築發展協會執行長陳信衡則從「旅」、「居」的角度,探討安養、醫療、觀光結合的發展性,並以各國居住型態來探討台灣面臨高齡社會的未來如何發展,同時以翻轉高齡居住型態的共生宅案例做分享。 

 

李柏憲提出:從在地、社區出發,結合政府的長照政策,提供共學、共創、共食、共好、共遊的客製化共生照顧模式,將是未來超高齡化人口問題的重要解方

 

近幾年,李柏憲推廣共生宅概念與模式不遺餘力,並積極協助地方政府推動新型態高齡住宅與高齡產業發展,而他所暢述的共生宅模式也受到許多公私部門的認同,從雲林縣府的整合式長照附高齡友善旅宿康養樂活基地、嘉義縣的智慧健康產業園區,到國內家電大廠的銀髮住宅,都參考了共生宅的模式來做規劃評估。

 

他認為未來五年,台灣各地方政府會讓高齡產業發展落地,在第一階段以重資產的土地開發邏輯進行,第二階段帶著創新服務為亮點呈現價值。李柏憲熱切期望共生宅在各縣市遍地開花,實現高齡者原居安老,無需擔心生活、共學共融的幸福之家。

 

共生宅是座內外共生+健康促進的多元複合全齡通用宅,這張插畫將共生宅的特色完整生動呈現

 

摘自《科技生活雜誌》2022年春季號 234期 文/編輯部 圖/黃國倉攝、合勤健康事業(股)公司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