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故宮歲末壓軸大展「亞洲探險記-十七世紀東西交流傳奇」, 於本月二十號展開,此展覽以荷蘭使者出行至成功覲見大清皇帝的旅程,作為敘事切入的視角。

 

十七世紀  一個探索新知和拓展領域的時代

 

十七世紀時位居世界東邊的中國,歷經明朝萬曆末年到滿州人入關前的紛擾不安,終至順治皇帝登基建立清朝,傳承至康熙、雍正兩位皇帝之後,整個局勢方逐漸穩定。

 

相對於此,經歷十六世紀「大航海時代」,西方的商人與傳教士在十七世紀,挾持著前所未有的意圖與氣勢,持續朝亞洲邁進,足跡從沿海貿易據點逐步深入皇室宮廷。

 

在眾多西方來客中,荷蘭商人和使節團堪稱是東西交流網域中的第一舵手,這是他們的黃金時代,他們是海上貿易的霸主。他們不僅向西方世界傳遞亞洲的知識與文化,也化身成為穿梭在東亞海域間的重要使者。

 

四大主題 一覽歷史迷人風情

 

展覽分成四個單元,序幕「行旅足跡」-展示荷使旅程所見相關紀錄與物件。

 

〈巴達維亞的市集〉油畫。畫面中描繪的是印尼巴達維亞市集中的場景,一名中國人正在市集上向攤販購買水果。這幅油畫作品被歸屬於亞伯特‧艾克豪特的作品。

 

第二單元「異國奇珍」-展現兩個端點的人們對異國充滿期待與想像,促使具有東方風格或看起來像是西方情調的物品,競相湧現。

 

青花釉上彩中國風與黑人紋飾壁磚。

 

第三單元「東方風情」-儘管十七世紀的時空背景下,觸手可及外來文化的衝擊,然而明朝皇帝仍然一如往習地祭祖謁陵,而隱身於書齋中的文人,亦暢所欲言談個人品味。

 

明人畫出警圖〉。描繪明萬曆皇帝往北京天壽山春祭謁陵,展出帝王與隨行段落。帝王頭戴鳳翅盔,身穿金色魚鱗罩甲,肩部與手臂有龍首金甲片。

 

 

最後「寰宇交會」單元-則以同時混融東西特色的裝飾風格,如瓷器上的裝飾紋樣,蘇州版畫和世界地圖中的轉譯手法,重建十七世紀的世界觀,以及東西交會影響下的藝術與文化。

 

〈姑蘇閶門圖〉。畫中援用西方透視,以水墨版為主並有加彩,在雲朵、樹叢等處仍可見仿銅版畫風。

 

此次展覽精選故宮和荷蘭阿姆斯特丹國家博物館、日本海杜美術館、大阪市立東洋陶磁美術館、臺南市政府文化局、國立臺灣大學圖書館、藝術史研究所等合作單位的館藏,為觀眾呈現一段迴盪於東西之間精彩又迷人的交流故事。

 

圖片來源、文章參考:故宮「亞洲探險記」官方網站及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