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外共生 銜接居住、生活到生命
對李柏憲來說,這座共生宅並非單純的一棟建築,而是硬體與軟體的結合,從生活層面到生命層面的銜接。學習都市計畫出身的他,秉持向來對空間動線高度的重視,以及在學院訓練時接收到的共生概念,思考使用者、服務者與經營者的角色,從需求端到供給端如何滿足,規劃出以共生宅為中心的「內共生圈」和「外共生圈」,當內部服務需求和供應不足的情況下,連結外部的需求者與供應者,亦即非共生宅的住戶也可以進來消費或提供服務,形成良好循環、共享共生的創新模式。
共生宅就像時下盛行的露營,有些人顧小孩、有些人煮飯、有些人搭帳棚……大家分工合作,分擔任務;近似過去台灣住四合院的生活樣態,也與歐亞的合作社或人民公社概念類近,由民間力量去運作。他特別期待營運單位能有更多的高齡長者進來參與、提供服務,他們獲得的肯定和價值感,有益於老年身心健康。
基於生活周遭全是同齡者有違常情,且缺乏活力,合勤規劃多世代的「混齡共生」。此外,合勤善用外部既有資源,與日本靜岡、新加坡的共生宅結為姐妹社區,將陸續設立候鳥旅居的據點,擴大共生圈,滿足長者旅遊、居遊的渴望。
5樓只租不賣的樂齡學習宅,配備呼叫式安全緊急救援設施,導入飯店式物業管理,提供長者健康樂活的居所。
實驗基地 開創樂齡產業新模式
「合勤共生宅較像是一個實驗基地,相較於讓所有的好一次到位,我更期待它是一個有機的建築,在這個基地裡,居住、服務與被服務的人都持續進化、調整」,商業模式就在這個過程中生發、熟成,未來可以移植到其他共生宅去。
這座共生宅可說是一個樂齡的教育場域,涵蓋社會福利、金融、衛生、照護……等諸多面向,本業建築的李柏憲以擅長的資源分配能力,整合營運單位、對接財務金融。並肩籌備多年的莊家華透露,李柏憲著眼的共生宅,並非一棟房子,而是立意開創新的商業模式,打造共生共好的樂齡產業。
交誼廳空間,將帶入豐富多元的講座、活動,促進長者們社交互動。
長居+短住多元型態 建構時尚老人居所
10月下旬即將在台中烏日開幕的合勤共生宅,是專為樂齡長者建構的貼心居所,分為社區養老與旅遊養老兩種樣態,前者包括亞健康的樂齡住宅、日照中心及為失能者規劃的復能公寓,後者則是為旅客打造的旅館,適合居遊的長者或長者家屬親友短居入住。無論何種型態,房數皆小量多樣,力求滿足長者多元的生活需求。
無論是5樓只租不賣的長住樂齡學習宅,還是2、3樓短居的「康茵行旅」,皆以智慧居家/旅館的概念建造,配置智能設備,包括1樓的無人check-in機台、塵蟎及PM2感測、恆溫設定等。
導入智能設備的康茵行旅,希望以服務與生活開創這一代時尚老人的新風範。
最特別的是樂齡宅裝設的安全緊急救援設備,每位住戶入住時都會錄下呼救聲紋,萬一發生意外時,不必再找緊急按鈕,只需張口呼救,求救訊息就會傳送到監控室,同時該房門會閃紅燈並自動解鎖,安全人員就能迅即救援。
共生宅提供細膩的飯店式物業管理,並定位為「健康生活體驗館」,康茵行旅負責人莊家華表示,「我們要創造時尚老人住宅,並讓入住者找回最佳的健康生活方式」,因此這裡貼近老年生活空間的硬體規劃、通用設計與智能設備,諸如安全扶手、無障礙門檻、無障礙拉門、防滑地磚、人因工程設置等,放在一般建案都會特別強調,合勤反而更強調在健康促進、生活與心理面向的建構,這部分留待下一篇來介紹。
共生宅「健康生活體驗館」的定位,力圖協助入住者找回最佳的健康生活方式,真正享受樂齡生活。
康茵行旅負責人莊家華面露期待,精心雕琢時尚老人的居所與生活。
摘自《科技生活雜誌》2019年9月號 216期 文/許佩玟 圖/合勤共生宅‧以諾平安居‧以諾驛站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