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立於2008年的清華大學「服務科學研究所」(以下簡稱服科所),是全台第一個以跨領域為主軸成立的研究所,10多年來培育許多跨域創新人才,在社會產業各界萌芽、茁壯,逐漸綻放。服務科學所究竟是如何引領風潮之先,開設跨領域專業的研究所,培養真正具創新能力的人才?


今年4月,在清華大學校園裡有一場簽書會,《不懂程式也能學會的大數據分析術》的作者黃柏崴和李童宇,一位在國泰金控數位暨數據發展中心資料科學實驗室工作,一位任職於聯發科資訊部門,皆是服科所的畢業生,這一天返回校園跟學弟妹們分享應用所學。

《不懂程式也能學會的大數據分析術》的作者黃柏崴和李童宇受邀返校舉辦新書分享會。


服務科學研究所的成立

過去,跨領域與專業在學科上一直存在著矛盾爭議,一派人認為跨領域學科應從大學開始,另一派人認為大學分科學制本是專業學術為基礎,專業尚未具備,如何談跨領域?清華服科所所長王俊程回顧10年前,經過網路泡沫化之後,第二波的網路時代興起,當時清華正籌畫設立以資訊為主、迎合未來世界發展趨勢的新系所,值此之際,IBM提出「服務科學(Services Science)」的概念──整合服務學、管理學與工程學等眾多跨領域學科的研究,尋求創新的服務型態。

同時間,全球幾所著名大學皆關注此一趨勢並成立新系所,清華便在前工研院院長史欽泰擔任校內科技管理學院院長的主導下,創立了「服務科學研究所」。王俊程表示,「以人為本,透過設計的手法,將提供服務的生態體系建構完成,透過服務創新來解決問題,這是服務科學的目的 」。

清華大學服務科學所所長王俊程表示,以跨領域為主軸的服科所設計階梯式學習,以便學生能夠從容銜接跨領域知識。


科技與人文素養兼具 培育菁英人才

那麼,究竟什麼是「服務」呢?他以眾所熟知的Apple為例,當Apple的手機銷售不如預期,所謂蘋果概念股都表現不佳,但Apple的股價反而持續看好,便是因為Apple開拓了服務的收入。諸如Apple News+(新聞與雜誌訂閱)、Apple TV+(影音訂閱)、Apple Arcade(遊戲訂閱)等服務,甚至蘋果的服務事業可能比其硬體事業還要值錢。

「以人為本,運用科技與創新的手法來探討如何解決人類的問題」,他進一步說明,在科技已然成熟之際,找出人的真正需求,將科技整合進來,透過設計思維與手法推展出去。依此概念,清華服科所融合服務設計、服務行銷、資訊管理與商業數據分析四大領域的專業知識,集結設計、心理等來自各方專業背景的師資,結合資訊與數據分析等資訊相關師資,培養兼具科技與人文素養,擁有服務創新與創業能力的菁英領袖人才。



服科所主要在培養辨識問題,以及解決問題能力的人才。

服科所已成立11年,今年舉辦服科所友回娘家活動。


4大模組課程

面對日新月異的新興科技,王俊程指出,以學校教育的立場不可能將所有的新科技包攏進來,而是設計一套制度或系統將其吸納,例如正夯的機器人,所內有設計領域的老師與其他系所擁有機器人專長的老師合作,設計如何讓人機互動更好的課程─與人互動的部分即是服科所的專業。

因此,服科所將課程劃分為4大模組,除了3門必修課之外,學生可選擇自己有興趣的領域去深入學習。有些技術背景的學生選學資料分析,朝向大數據分析應用發展,也有不少人文背景的學生,來此學習數據分析,王俊程表示,「以跨領域為主軸的服科所本就收來自各領域的學生,因此所內設計階梯式學習,好讓學生能夠從容銜接」。例如他觀察到,入所的學生如果原來能力偏資訊、技術領域的學生較能得益於設計思維,而原來興趣偏設計領域的學生在要跨入資訊領域的挑戰更大,因此新近開設數據工作坊,讓學生學習如何善用工具來培養分析資料的能力。

摘自《科技生活雜誌》2019年6月號 213期文/許佩玟 圖/黃國倉攝‧清華大學服務科學研究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