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愛臺灣傳統工藝的人有福了!台灣工藝界夢幻卡司、國家級藝術展演盛事,7/2起就在竹北高鐵社區(地址及交通資訊請見文末)。集結國家重要傳統工藝10組人間國寶、9 項國寶工藝、超過200件精彩作品、20 周多元課程、4部曲接力展演,熾熱的盛夏,就來場心靈的文化藝術洗滌吧!

 

人間國寶四部曲 國寶工藝盛大展演

延續傳統工藝敲敲門1.0、2.0,我們在竹北高鐵社區的推廣已來到3.0,走入社區、深耕科技家庭,持續開拓不同的臺灣工藝欣賞人口,一直是「傳統工藝敲敲門」的品牌特色。

 

回顧去年8月至今年2月,兩個檔期共5個月的「漆竹藝」國寶工藝展演+課程,受到竹北高鐵社區科技家庭的歡迎,從不認識到概括了解,從驚嘆到呼朋引伴,從喜愛到協助推廣,我們看到傳統工藝在科技社區落地生根、甚至開花結果的無限可能,也期許要讓更多國寶工藝被新竹科技人看見!

 

於是,這個心願在2022下半年度實現了!在文化部的補助支持下,以民間自辦的《國寶工藝交響曲》藝術展演,居然能有如此盛大的堅強陣容,連我們都覺得不可思議,著實既感動又感恩!

 

自2009年起,文化部依據《文化資產保存法》(以下簡稱文資法)登錄重要傳統工藝並認定「保存者」(俗稱「人間國寶」),截至2021年12月,國家級重要傳統工藝已達21項29位人間國寶,後續依文資法第92條規定,啟動各項保存、教育推廣及師徒制傳習計畫,要讓臺灣的傳統文化持續流傳,也讓各界更認識與珍惜臺灣文化瑰寶。

 

《首檔人間國寶展演》由國家雙認定傳統木雕 李秉圭x 纏花 陳惠美x 刺繡 劉千韶攜手展出,感謝三位人間國寶熱情參與,各擇木雕、纏花、刺繡創作精品,加總約50件作品,於7/2~8/3盛大展出,以高質美感的展演藝術X教學型態來推廣國寶工藝的內涵與價值。

 

準備好迎接這場7/2~11/30為期五個月的《人間國寶藝術盛宴》了嗎?《國寶工藝交響曲》超過200件精品展演,登峰造極的精湛技藝,絕對讓您驚艷讚嘆,其蘊含的深厚文化及藝術價值,更等您來發掘!

 

以下以文化部登錄國家重要傳統工藝,並認定保存者的理由,將《人間國寶四部曲》的國寶工藝摘要如下:

 

《人間國寶首部曲》木雕x 刺繡x 纏花工藝 7/2~8/3

「傳統木雕」李秉圭藝師是「國家重要傳統工藝及保存技術」雙認定的人間國寶。身為鹿港傳統木雕世家第五代傳人,傳承家族全方位小木作技藝,自幼耳濡目染,得自其父民族藝師李松林大師的教授督促,繼承鹿港及家學真傳,技藝精湛,人文素養精深高雅,具有時代性與地方特色。

 

李秉圭熟知並能正確體現傳統木雕知識與技藝,不論是塊面雕法、修光法、線刻法等傳統技法,或是適形創新的彈性技法,都能充分掌握其文化表現形式。且勤學書法、漢學、繪畫,擴展其創作理念與思維,題材由傳統入手,造型獨具個人風格與創意表現。2014年起進行傳習紀錄與人才培育計畫,教學交流與設計經驗豐富,自身迄今仍然孜孜不倦、創作精進,是臺灣傳統工藝界之典範。

延伸閱讀:工夫人的鑿刀墨意 國家雙認定「木雕」人間國寶 李秉圭

 

「木雕」人間國寶 李秉圭  作品名稱:雲龍

 

 

「纏花」工藝結合剪、纏、捻、繡等技巧,是臺灣常民生活中與生命禮俗密切相關的傳統工藝,為漢人族群民間生活吉慶祈願的文化表現,具有豐富的象徵意涵與藝術價值。「纏花」人間國寶 陳惠美,師承謝陳愛玉女士的閩南春仔花技法,早期其作品製作手法、式樣屬於臺灣北部風格,後又融合客家纏花、金門吉花的系統,創造出屬於個人風格的纏花藝術創作。

 

陳惠美綜合臺灣北部春仔花的八支基本纏花花型與鹿港的四支纏花花型,合計為十二支纏花花型,做為指導學生的花型基準。同時,亦整理纏花工藝的「四工」:工料、工具、工法、工序,並為纏花工藝的各項技法與組件命名,建構纏花的基本教學內容與分級基準。

 

延伸閱讀:將傳統春仔花教學系統化、知識化 「纏花」人間國寶 陳惠美的時尚美學

 

「纏花工藝」人間國寶 陳惠美  作品名稱:月下美人

 

 

「刺繡」是臺灣女紅文化的代表性技藝,被廣泛應用於服飾與日常生活。刺繡能呈顯針藝、材料與構圖之美,在絲線、圖案、針法與特殊技巧中,反映出藝師的設計創作能力。

 

「刺繡」人間國寶 劉千韶,有近50年的刺繡經歷,熟知並能正確體現刺繡工藝的知識、技藝與文化表現形式;精熟於辟絲捻線與刺繡的各式針法,作品風格優雅、設色典雅,充分表現出其美感與藝術價值,刺繡之藝的博大精深,都藏在她的繡畫細節裡。其作品多次得獎與受邀展覽,是刺繡工藝界之翹楚,足以作為臺灣日式刺繡的文化傳承代表。

 

延伸閱讀:針線傳神的精緻繡藝 「刺繡」人間國寶 劉千韶的繡麗人生

 

「刺繡」人間國寶 劉千韶   作品名稱:春滿人間

 

 

《人間國寶二部曲》排灣族傳統刺繡x傳統織布x賽德克族傳統織布 8/7~9/7

「排灣族Kinavatjesan傳統刺繡」人間國寶 陳利友妹為大王部落族人,其作品深具東部排灣族文化特色,將排灣族的各種紋樣及傳說故事以刺繡技法進行創作,具可追溯歷史脈絡、土地關聯性與文化意義,其製作華麗、細緻的服飾可顯著反映族群或地方之審美觀。

 

陳利友妹自幼學習刺繡及衣服製作,將近70年的持續投入與熱情,也配合時代脈絡不斷創新,並在部落傳授技藝,綜觀其生命歷程,不但是個人承襲傳統文化的歷程,更是該時代下,原住民族文化由瀕臨斷裂又重新銜接的縮影。

 

延伸閱讀:「排灣族Kinavatjesan傳統刺繡」人間國寶陳利友妹 作品深具東排灣族藝術特色

 

 

「排灣族Kinavatjesan傳統刺繡」人間國寶 陳利友妹作品 

 

 

「排灣族tjemenun傳統織布」工藝技術基礎深厚,且織布圖紋與口述傳統同為部落過去知識傳承的主要方式,反映族群回應所居環境的智慧、家族的傳承以及織者的創思。整體知識系統包含語言歌謠等口述傳統、線材與染材的種植取得及處理、整經設計和織做的技術、紋樣表現的象徵意涵和社會關係、技術與倫理的傳承等,是族群歷史的紀錄與傳承的載具,具代表性之文化意義。

 

「排灣族tjemenun傳統織布」人間國寶 許春美,承襲家族及古樓部落長者傳統織布技藝,推動排灣族傳統織布工藝復振再生,以地織機進行教學超過20年,是極少數能夠掌握排灣族織布整體知識並得以族語傳承者。

 

延伸閱讀:「排灣族tjemenun傳統織布」人間國寶 許春美 堅持文化核心的傳承

 

「排灣族tjemenun傳統織布」人間國寶 許春美:   ljung pau裙套裝

 

 

「賽德克族Gaya tminun傳統織布」代表著族人的織布文化的總成,織品為賽德克族千百年婦女們共同的文化結晶,puniri 獨有的技法中,體現了織布歷史的脈絡、顯現持續累積與發展軌跡,也蘊含千百年來賽德克族婦女的智慧。

 

「賽德克族Gaya tminun傳統織布」人間國寶 張鳳英,在技法、技藝層面表現十分優異,精熟傳統賽德克族織藝最上乘之禮服織作技術puniri(經挑)技法,獲族人公認為技藝最精湛、技法最高明之織女。持續厚實賽德克族傳統知識和文化底蘊,多年來致力於織布的傳承工作,並透過不同形式的傳習計畫,桃李眾多,擁有廣大學生學習的支持,與部落族人的維繫。

 

延伸閱讀:「賽德克族Gaya tminun傳統織布」人間國寶張鳳英 三代織女的技藝與記憶

 

 

「賽德克族Gaya tminun傳統織布」人間國寶 張鳳英puniri 經挑織品

 

 

《人間國寶三部曲》竹籐編x 漆工藝 9/17~10/19

竹籐編織作品人文氣息濃厚,跳脫民藝品的實用層面,成為國內外博物館及私人收藏的藝術品,具有文化與藝術價值。「竹籐編」人間國寶 張憲平,繼承祖業,超過半世紀的編織歲月,克紹箕裘勤研各類技藝,擅以纖細竹蔑與籐條編組形塑空間張力,以虛實對比突顯竹籐編鏤空特色與優美造型,並研發仿古塗裝。作品嚴謹飽滿,技藝精湛,無論工法技藝、造型美學,領先群儕。

 

張憲平所採用之編織技法融合台灣漢族、賽夏族與其他各地竹籐編織的特色,在藝術史上具有價值,曾獲第六屆民族藝術薪傳獎,並為竹籐工藝不斷創新技法與形製,長期從事教育傳承工作,在該領域中風格獨具,自成一派,為竹籐工藝界名家。

 

延伸閱讀:引領「竹籐編織」藝術的人間國寶張憲平藝師

 

「竹藤編」人間國寶 張憲平   作品名稱:竹林

 

 

台灣開始有漆器的生產始於日治時期日本山中公在台灣開設漆器製造所,當時也因日本政府引入漆樹在台灣種植成功後,漆器工藝才在台灣萌芽發展,台灣漆藝的生產與傳承深受日本殖民的影響。

 

「漆工藝」人間國寶 黃麗淑,與漆結緣近40年,承傳山中公首位師徒制的漆藝大師陳火慶技藝,精研傳統漆藝,熟知漆藝各種技法,能結合不同媒材,使用不同材料的胎體,充份體現漆工藝之知識、技藝。除傳承傳統漆藝並展現獨特的藝術風貌外,並為臺灣及亞洲地區漆藝史、產業史、漆器和技術之重要研究者。

 

黃麗淑擅長多種髹飾藝法,作品技法與創作媒材多元,風格屢有創新,獲多項國內外獎項,並積極投入漆藝研究論述,出版研究著作30餘筆,足為臺灣漆藝的研究者、保存者與教育者,對於臺灣漆藝發展貢獻良多。

 

延伸閱讀:練就全能「漆藝」技藝的人間國寶 黃麗淑藝師

 

黃麗淑作品:思惟菩薩

 

 

 

《人間國寶四部曲》錫工藝 x 漆工藝 10/29~11/30

「錫工藝」人間國寶 陳萬能為鹿港錫藝世家第四代,是臺灣碩果僅存的錫藝老師傅,因創作「龍柱燈」開啟了人生的轉捩點。他以傳統技法運用於作品之藝術表現,呈顯錫器之多元風貌,從宗教禮器的形式美,逐步開發實用兼具「形、意、美」的生活產品,更於1979年創立「萬能錫鋪」,不僅為自身工藝生涯開路,也為沒落的臺灣傳統工藝,寫下輝煌的一頁,對臺灣錫工藝發展貢獻卓著。

 

「昨日的創新為今日之傳統,今日之創新為明日之傳統。」這是陳萬能一生的創作心得,他的次子陳炯裕、三子陳志揚、四子陳志昇,繼承衣缽,也都承襲了這樣的創作精神,投入錫藝製作與研發,薪火不息、代代相傳。2020年5月陳志揚及陳志昇共同獲彰化縣政府新增認定為該縣傳統工藝「錫工藝」保存者。

 

陳志昇作品:舞龍舞獅童子

 

 

臺灣的漆藝融合著中國和日本的技藝,加上本土文化元素發展出特有的工藝美學。無論傳統的立體漆器或平面的漆畫,乃至結合竹編、金工的現代創作,均顯示其多元性。

 

甫於2022年初榮獲行政院文化獎的漆藝大師 王清霜,是文化獎工藝類的第一人,逾百歲王清霜的工藝生命史,幾乎也是臺灣工藝百年發展的縮影。王清霜大師致力漆藝創作及教育推廣,至今逾80年,專注於精進漆藝技術,以繁複的高蒔繪技法著稱,亦為臺灣最早到日本接受完整漆工藝教養及訓練的工藝家,所製作的漆器,除生活運用外,其漆藝高尚精妙,在藝術上具有重要價值,在藝術史上有承先啟後之地位。

 

漆工藝技法種類多樣,可分為蒔繪、變塗、鑲嵌貼附、戧金、木雕彩漆等大類。他的兩位公子王賢民、王賢志克紹箕裘、傳承父業,也全心全意鑽研漆藝,自我精進精通二十多種漆藝技法,具備應用身邊各種材料創發新技法的才能,作品題材多以台灣本土常見的花、鳥、民俗或吉慶圖騰為主,技藝超群是台灣第二代漆藝職人中的翹楚,作品榮獲國內各重要工藝競賽大獎。2011年兩兄弟各以戧金、平蒔繪獲得南投縣政府登錄為漆工藝保存者。

 

南投縣政府認定為文化資產傳統工藝「漆工藝-戧金保存者  王賢民   作品名稱:清供

 

王賢民、王賢志肩負漆藝保存者使命,向以培養臺灣漆工藝人才為志業,長年投入傳習與教學,多年來開枝散葉的結果,在臺灣專門以漆藝為生的創作者,有超過一半都是王家的學生。

 

南投縣政府認定為文化資產傳統工藝「漆工藝-平蒔繪保存者王賢志   作品名稱:玉山

 

第三代王峻偉也嶄露頭角,以漆畫創作為主,兩度獲總統府委託訂製,以具台灣本土性及台灣元素的漆畫,贈送給我邦交國,也與時尚工藝跨界合作,潛力無窮,一家三代投入漆藝,是台灣重要的漆藝世家,為千文萬華的臺灣漆藝傳家也傳世。

 

台灣重要漆藝世家第三代 王峻偉   作品名稱:黃金歲月

 

 

《傳統工藝敲敲門3.0~國寶工藝交響曲》延展至2023年1月15日(日),由漆藝巨擘王清霜家族與國家雙認定木雕人間國寶李秉圭聯袂展出請持續關注FB粉專:https://www.facebook.com/techlife.tw

 

預約參觀方式:(一)、團體預約參觀導覽:https://reurl.cc/o1M25V、(二) 、FB粉專留言、(三)、電洽:03-6589738 科技生活林小姐

交通資訊:

(一)、高鐵新竹站2號出口,步行僅約3分鐘。

(二)、乘台鐵至新竹站,改搭區間車至六家站,六家站與高鐵新竹站共站,一樣從高鐵新竹站2號出口,步行僅約3分鐘。

(三)、自行開車,(1)中悅一品花園社區周邊道路的路邊停車格;(2)台灣聯通停車場-竹北嘉豐場(竹北市嘉豐十一路一段20號),步行至展場約2分鐘;(3) 高鐵新竹站停車場,步行至展場約5分鐘。

 

 

展演地點:竹北市光明六路東二段438號(中悅一品花園社區)

指導單位:文化部‧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主辦單位:中華民國傳統匠師協會

執行單位:科技生活雜誌·新聞網

協力單位:敏實科技大學

諮詢專線:03-6589738 科技生活 林小姐

文化部積極性藝文紓困推廣活動

 

 

 

文/編輯部      攝影/黃國倉     參考資料來源/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圖片提供/陳惠美、劉千韶、許春美、張鳳英、張憲平、陳志昇、文化部文化資產局提供